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在一篇專欄文章中稱,一項擁有百年歷史的精準美股風險指標,在1895年以來發出了第六次賣出信號,或預示美股將觸頂並崩跌至少50%。
而本週三(8月22日),以標普500指數為代表的美股牛市剛滿3453天,超越了科網泡沫破滅之前(1990年10月-2000年3月)的史上最長牛市紀錄,期間基準股指累漲320%。
這項風險指標由《忠告》(Sound Advice)時事通訊編輯Gray Cardiff提出,被稱為“忠告風險指標”,衡量標普500指數股價與美國新屋價格中位數的比值。目前這一比值升破2.0,上一次出現是1998年,兩年後美國科網泡沫就被戳破了。

據機構Hulbert Financial Digest計算,截至7月31日的此前20年中,Cardiff模型投資組合的年化回報率,比標普500指數總回報率高出2.4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這一風險指標不會“馬後炮”地修正數據,令其符合以往的股市觸頂規律,這一指標最起碼在1990年代初就按時公開披露。
Cardiff表示,這一指標衡量了風險更高的兩個主要大類資產——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之間資本博弈的動態。當該指標升破2.0時,意味著股市吸收了更大比例的可得投資資本,超過了經濟狀況可以合理化的程度,因此代表“股市正處於即將下跌的危險中”。
但這一指標主要被用來衡量時長至少10年的“超級週期”開始與結束等宏觀時點,不能作為短期的市場擇時工具。雖然歷史上每一次該指標“賣出”信號出現後,都伴隨了股市顯著回落或崩跌,美股更可能在信號出現後保持高位或繼續上漲幾個月,甚至是幾年,即投資者還有時間準備。
雖然投資者對本輪美股牛市是否為史上最長,存在諸多爭議,不可否認的是,美股從2009年3月起完成築底,隨後保持反彈態勢至今,令這輪超級週期堅定邁過了第九年的門檻。Cardiff表示,築底完成時的風險指標處於歷史低位0.77,僅為現有水平的1/3。
當“賣出”信號已經浮現時,他的建議是開啟反向操作,例如買入做空標普500大盤的ETF,並重新投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等。此外,由耶魯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提出的更著名精確指標——週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早就顯示了“賣出”信號,理應引起重視。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