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土耳其央行大幅加息來穩住里拉匯率,國內融資成本上升,借款人無力償債,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外部融資也越來越難,里拉進一步貶值。要打破這一循環,只能指望觸發循環的外部風險自行消退。

土耳其外債在GDP中的佔比(來源:CEIC)
土耳其的經濟問題,主要在於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和外債。這也是相當一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目前深陷泥淖的原因。
再加上新興市場固有的對全球經濟形勢的依賴,外圍的風吹草動很容易就會讓相關國家貨幣貶值,資產價格暴跌。土耳其的國債利率已經飆升到了紀錄高位,10年期土耳其國債最新收益率高達21.07%。
要打破這種經濟困局,短期來看只能指望外部風險退散,但外部風險並非土耳其可控。更糟的是,華爾街見聞主編精選文章曾經提到,無論是大幅加息、資本管控或者求助IMF,都不是拯救土耳其的長久之策。
資本管制被認為是最糟糕的選擇。土耳其經濟相對開放,有40%的企業債是美元計價的外債,資本管制不僅限制本國的外部融資需求,也會影響整個歐洲銀行業(歐元和英鎊已經受到相關消息拖累)。
求助IMF,意味著土耳其要拿相應的結構性改革來交換。但“強人政治”下的土耳其有可能無法達成相關協議。更重要的是,以目前土耳其和美國乃至西方國家糟糕的關係,IMF紓困根本不在土耳其的考慮列表中。
即使向歐洲其他國家或是中國求援,土耳其也只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流動性問題,未來仍然有相應的外債要償還。
加息方面,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不喜歡高利率,而且他相當看重GDP增長,加息會加劇經濟增長放緩。更重要的是,即使土耳其排除總統的壓力,大幅加息來短暫穩住局勢,這還會開啟一場災難性的惡性循環,摩根大通以一副圖,呈現了這種令人窒息的經濟循環。

- 本幣暴跌,央行加息,國民融資成本上升;
- 本國借款人無法承擔相應的融資成本,爭相去槓桿;
- 經濟增長迅速滑坡,即使通脹依然高企;
- 借款人無力償還債務,壞債激增;
- 銀行資產加快清算,對當地銀行業的擔憂上升;
- 外資行撤回資金,除非該國經濟企穩,本國無法獲得足夠外債;
- 本幣進一步貶值,被迫繼續加息,再次開啟本輪循環。
想要走出這種循環,土耳其(乃至一些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不得不指望兩個外部風險退散:美聯儲加息,貿易戰。
- 如果美聯儲不再激進加息,美元不再攀高,外部融資的成本也不會上升,流動性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 如果全球貿易爭端能得到妥善解決,全球經濟都有望回歸復甦正軌,新興市場也能免受池魚之災。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編輯陶旖潔。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