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10年過去了,新興市場市場依然沒有走出08年的陰影。
華爾街曾經有一種宿命悲觀主義的論調:“巴西/俄羅斯/阿根廷無論未來經濟如何,它總是會那樣”。雖然其聽上去非常悲觀,但是其總是被證明是對的。
如果花點時間研究新興市場的圖表(以新興市場ETF EEM為例),你會發現在10年後,相關的ETF走勢依然沒有能夠超出其10年前的高點。而與此同時,美股同期則上漲了83%。

更有甚者,新興市場的股票表現實際上比他2008年10月的高點低25%,而與美國市場同期表現相比低了108%。換句話說,如果你在上一輪高點中選擇做多美國市場同時做空新興市場,你可以在資金翻倍的同時在整個金融危機期間完成一筆很好的套期保值。
這使得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還要在你的組合中配置新興市場的股票。
你不能將這種可怕的表現歸結於板塊或者個股的表現。科技板塊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一部分,其相關權重甚至超過標普500(27% VS 26%)。相關的重量級名稱: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台積電均擁有非常亮眼的5年財務數據。問題是處在指數中的其他成員。
如果仔細觀察圖表,你會發現新興市場實際上經歷了兩輪大漲:第一次是2009年,其在2年內翻了一番,第二次是2016年初到2018年1月,其增長了60%,而其他時候其只是停滯不前。
換句話說,(考慮到1-2年的周期)你應該“交易”而不是投資新興市場。
如果你現在做多押注新興市場,你押注的只有一個:貿易的緊張局勢會很快的消退。相關的緊張局勢在推動資金流入美國市場的同時,大幅衝擊了新興市場。
但從資金流向角度,投資者對此還沒有什麼信心。在經歷了前三週23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後,新興市場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流在過去5天裡陷入停滯。投資者似乎終於離場觀望,直到一個持久的解決方案變得更加明顯。
考慮到本屆美國政府的立場,相關的議題推進估計將是非常緩慢的。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線索和反饋請發郵箱am@wallstre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