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時隔不到一年,中國央行今天(8月3日)再次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零上調至20%。這是2015年“811匯改”以來,中國央行三年內第三次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有助於打擊人民幣做空。
消息傳來,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暴漲超500點,瞬間突破6.88、6.87、6.86、6.85、6.84、6.83六大關口,日內最低價6.8266,較日內低點上漲近800點。
在岸人民幣也快速拉升近200點,收復6.83關口。
人民幣大漲,全球外匯市場也聞風而動。歐元、英鎊、日元兌美元紛紛觸及日內高點,歐元兌美元升破1.16關口。美元指數下挫,觸及日內低點94.98。
股指期貨方面,恆指期貨擴大漲幅,現漲0.88%,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上漲近0.4%。
中國央行網站今日(3日)晚間消息稱,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並將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逆週期調節。
央行表示:
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波動的跡象。
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監測,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逆週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三年內三次調整
從2015年9月至今,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經歷了上調至20%,到下調為0,再上調至20%的三輪調整。
上次央行實施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是在2015年9月。當時,在2015年“8·11匯改”後的初期,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度調整,8月當月下行幅度近2200點,8月收盤價報6.4422,最低價6.5957。
這一決定實施後,離岸人民幣在2015年9月和10月暫時扭轉了8月猛烈的下行勢頭,兩個月收復近1200點,10月收盤價報6.3215。不過,在此後14個月裡,離岸人民幣整體仍保持下行趨勢。2016年12月,離岸人民幣收盤價報6.9755。
進入2017年,隨著各項指標好轉,人民幣貶值預期穩步下降,離岸人民幣從年初開盤價6.9755,上升至8月收盤價6.5612。
從2017年9月11日起,央行又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調整當月,離岸人民幣下跌近900點,收盤報6.6486。不過,調整後,離岸人民幣的上行趨勢一直維持到今年3月。

圖中圓圈內的月K即宣佈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前後幾月,離岸人民幣走勢變化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