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今天出現兩大政策信號!接下來股市、債市如何走?
日期
2018-07-24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 明明
 
2018-07-23 20:01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貨幣寬鬆和支持內需政策得到確認,但利率債目前機會不大;股市方面,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是利好,未來可能得到宏觀數據進一步支撐。

本文作者: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原標題《【今天出現兩大政策信號!】貨幣寬鬆和支持內需政策得到確認,股市、債市如何走?》。

事項

 

今日出現兩大政策信號!7月23日上午,央行開展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維持3.3‍‍‍‍‍‍‍‍%不變,當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淨投放3320億元。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擴內需;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這兩大信用的影響不容忽視,寬貨幣再向寬信用轉變,去槓桿向穩槓桿擴內需轉變,市場的風格也將隨之出現變化。

評論

 

對MLF操作點評

大額MLF操作超預期

流動性恢復偏松後央行超預期開展大額MLF操作。數量方面,今日央行開展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當日並無MLF到期,實現中長期流動性投放。此外,當日有1700億元7天逆回購到期,央行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對沖,公開市場總體淨投放3320億元。上週央行開展MLF完全對沖操作意在對沖月中時點繳稅繳准等季節性因素對流動性環境的影響,繳稅高峰和繳準時點結束後,貨幣市場已然恢復偏松環境,而本週3700億元逆回購到期亦算不上大額回籠,本次巨量操作則稍顯意外。

價格方面, 本次央行新作全部為一年期 MLF, 並保持前期 3.3%的操作利率不變。央行繼續投放中長期流動性替代短期公開市場操作,加強對長期利率的引導作用。

貨幣寬鬆政策再確認

6月份以來央行增加MLF操作規模,中長期流動性支持力度加大。單就MLF操作而言,央行從6月6日超額續作2035億元MLF,6月19日新作2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以及7月13日完全對沖MLF操作到本次大額新作5020億元MLF,兩個月以來通過MLF操作已累計淨投放9055億元,短期流動性環境寬鬆將持續。

 

年初以來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在流動性緊張局面的逐步紓解過程中不斷確認,本次央行大額超預期新作MLF再次確認貨幣政策寬鬆。回顧年初以來貨幣政策取向,鬆緊適度、流動性合理穩定等表述事後驗證了貨幣政策的邊際轉松,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也隨之下行。具體到貨幣政策操作實踐,3次定向降准、MLF擔保品擴容、MLF超額續作等成為流動性投放和貨幣政策轉松的切實註腳。本次新作5020億元MLF再次驗證貨幣政策轉松,在銀行資金面整體偏松的環境下開展大額投放,對長期流動性環境的呵護意圖料高於短期資金面的維穩考慮,後續流動性環境寬鬆可期。

 

 

MLF操作後降準可期

4月份以來降准+MLF政策組合成為央行貨幣寬鬆實現流動性投放的主要方式。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保持較低水平淨投放,4月降准置換MLF、6月MLF大額操作、7月定向降准後大額MLF投放,降准+MLF成為流動性投放主要方式。在4月底定向降准置換部分MLF存量前,MLF規模達4.9萬億;置換部分存量後MLF規模保持在4萬億水平;6月、7月MLF大額操作後MLF存量達到歷史新高4.92萬億。降准+MLF置換組合延續,本次MLF放量操作進一步提升MLF存量,為下一次降准置換打開空間。參考今年4月份降准的經驗,我們預計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

 

擴內需政策明確方向

本次國常會議提出擴內需政策,是年內高層第二次。第一次是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擴大內需。而本次提出的時點更加重要,因為二季度數據出爐,GDP增速放緩,投資增速和工業增速不及預期,急需政策明確未來方向。特別是今年以來的經濟下行壓力與以往不同,受到融資收緊的影響非常明顯,所以在外部衝擊和國內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通過宏觀政策進行對沖,避免宏觀經濟和金融風險互相傳導和放大。所以,擴內需政策的必要性大大提高,特別是國常會議還提到引導金融機構利用降准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等,引導金融機構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這也代表了目前經濟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引導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有利於控制經濟下行和企業違約風險。

另一方面,從政策信號來看,去槓桿向穩槓桿過渡。比如從上週五的貨幣政策長期寬鬆和監管文件邊際放鬆的政策配合來看,去槓桿政策向穩槓桿過渡。《2018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國內宏觀槓桿率趨於穩定是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特點,去槓桿的緊迫性相對放緩,防風險意識強化,這實際上符合央行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實踐。7月20日資管新規補充通知和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同樣透露了監管政策在防風險方面的深思熟慮;7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結構性去槓桿穩步推進(經濟形勢年中看)》,明確提出“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階段”。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透露的“去槓桿初見成效,穩槓桿成為下一階段主要目標”逐步得到貫徹,在大額流動性投放下的貨幣政策轉松、監管文件邊際放寬下的監管政策配合,過去兩年的金融去槓桿政策正逐步向結構性去槓桿和穩槓桿過渡。

 

股市、債市怎麼看

對於利率債而言,目前機會不大,我們的區間判斷得到證實,此前多家機構紛紛下調利率預期,但我們並不認可,因為政策轉向和匯率約束導致利率存在底部區間。今日MLF大額操作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貨幣政策寬鬆力度的超預期部分,而監管政策的邊際放鬆也是為了配合寬貨幣政策以期解決信用緊縮、經濟承壓的問題。在資金面持續寬鬆的環境中繼續開展流動性投放對提振利率債市場效果相對較弱,而本輪貨幣寬鬆更多是為了緩解信用問題而非利率問題,在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和過渡難以形成對利率債邊際造成正面或者負面較大的衝擊,我們預計維持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3.4%-3.6%的區間波動。

對信用債而言,上週兩大新聞對信用債乃至全社會信用擴張都帶來了較大的利好:一是央行窗口指導商業銀行認購AA/AA+城投債作為MLF抵押品,二是資管新規如期落地,在非標投資、淨值法管理等有所鬆動。在寬貨幣逐步向寬信用傳導的過程中,AA+城投會是估值抑或買盤調整速度最快的品種。大部分機構在風控合規端仍然保留了城投債的位置,在交易性行情回暖時,城投債不會受到相對固化的風控合規阻礙而成為最快受益的品種。銀行首先偏好的,應該是認購自己主貸的客戶的債券,可謂一舉兩得。資管新規的鬆動,對於非標融資佔比較大的平台更加利好。總體而言,信用債市場處於回暖趨勢中,其中最具確定性的性的品種,還是AA+甚至是一些AA城投債。

 

股市方面,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是利好,未來可能得到宏觀數據進一步支撐。前期信用風險對股市的壓制隨著監管政策的邊際放鬆和貨幣政策的持續發力得到一定緩釋,資管新規補充通知和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超預期最直接推升銀行股的上漲。本次MLF大額操作進一步確認了貨幣政策寬鬆,在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的過程中需要基建或房地產等領域承接信用擴張,而監管對非標投資的放鬆一定程度上也確實能為地方政府基建提供資金支持,進一步抬升市場對基建投資拐點來臨的預期,建築、鋼鐵等週期行業受益最為領先和明顯,螺紋鋼等黑色大宗商品上漲動能較為充沛。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