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週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德國2018年經濟增速預期從此前的2.5%下調至2.2%。IMF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與英國“硬脫歐”所帶來的威脅使歐洲火車頭面臨巨大的短期風險。
與此同時,IMF還將德國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從4月時的2.0%上調至2.1%,這一數字與德國經濟部的預期相同。

IMF在報告中表示,
就經濟前景來看,德國的經濟擴張將會在短期之內持續,但在中長期內則會顯著放緩,反映出該國不利的人口結構和生產力趨勢。全球保護主義顯著抬頭疊加英國或將“硬脫歐”,或是歐元區主權債風險面臨重新評估,均將導致金融壓力重現,並影響德國的出口和投資。
IMF指出,2017年德國經濟表現強勁,穩固的內需及去年下半年的出口反彈是其支撐因素。因此,儘管公共消費有所放緩,GDP增速仍達到了2.5%的水平。
同時,原本已經頗高的產能利用率繼續上升,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收緊,令薪資水平承壓。由此,2017年底,德國核心通脹率達到1.5%。此外,政府的財政盈餘達到了GDP的1.2%,這是自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德國信貸增長溫和,盈利能力較弱。在融資條件寬鬆等背景下,充滿活力的城市地區房價進一步加速上漲。
IMF稱,德國現在應該優先考慮對國內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資,為未來做好準備。德國聯合政府協議中有幾項協議已經頗受歡迎,但更為有力的措施將促進勞動力供應並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才有助於刺激國內投資,並減少德國的巨額經常帳賬戶餘額。
在此前的組閣協議中,德國新政府計畫支出460億歐元用於增加養老金、支持住房建設、擴大鄉村地區寬帶網絡覆蓋及加大教育投入。新政府還將採取減稅政策,對只與員工簽訂短期僱傭合同的企業採取限制性措施,地方政府將獲得更多撥款和自主權。
德國經濟目前情勢如何?
根據7月5日公佈的數據,德國5月季調後工廠訂單環比增長2.6%,遠超預期1.1%,前值-2.5%上修至-1.6%。
今年迄今,這一數據首現增長,或在暗示德國經濟增長勢頭將隨之回升。
此前,受貿易疲軟和國內財政支出下降影響,德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放緩超預期。德國經濟在2018年開局不利,引發了市場對歐洲整體經濟的擔憂。
今年4月底,德國經濟部曾下調2018年GDP增速預期至2.3%,此前為2.4%,並預計2019年GDP增速放緩至2.1%。
當時,德國經濟部長Altmaier表示,目前德國經濟增長強勁,並無明顯過熱跡象。但他也提到今年德國對外貿易不大可能給經濟增長作出重大貢獻,並對當前貿易政策動向表示了擔心。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