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研究認為2018全球的市場表現已經越來越像2015,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可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在海外市場方面,以資金流向及市場成交量角度衡量,今年的狀況已經越來越接近2015年。
在資金流向方面,在2015年,個人投資者對於股市、債市呈非常謹慎的態度,相關的資金流入經歷大幅下跌。而自今年二月以來(美股二月閃崩),相關的買入資金呈大幅下跌的趨勢(沒有延續其去年的上升態勢)。

(圖片來源:摩根大通研報)
從市場成交量上,與2015年類似,(與前一年相比)今年以來的市場成交量呈大幅上升的狀態。受政治不確定性(意大利危機)以及貿易戰的影響,今年的市場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摩根大通認為一種合理的解釋在於當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時,機構投資者傾向於重構其投資組合,這推高了市場成交量。
在相關的對沖基金投資者方面,主觀型對沖基金今年的表現要遠好於量化對沖基金的同行。由於缺乏相關的趨勢,量化對沖基金今年遭遇滑鐵盧,根據HFR數據顯示,量化對沖基金中的CTAs策略基金5月下跌4.5%,RiskParity策略基金則基本持平。而根據Eurekahedge數據,AI類基金截止5月底下跌了3%。
法興之前分析顯示,在缺乏方向性的環境中,CTA表現不佳;如果市場暴跌或暴漲,量化趨勢跟蹤策略也很可能失敗。與上個世紀相比,採取量化趨勢跟蹤策略的對沖基金在過去五年內的平均表現較弱。法興認為,“只要有央媽在背後進行操縱,趨勢的形成就會受到挑戰”。
在中國方面,匯市及股市正在同時承壓。
在匯率方面,在過去的兩週裡,人民幣兌美元已經跌破6.6(最新的數據是跌破6.67口),這意味著在過去的2周裡人民幣兌美元跌幅已經超過3.5%(如果時間放寬到4月中旬則是超5.5%)。

(圖片來源:摩根大通研報)
今天以來A股市場已經下跌了13%(已經正式進入技術熊市),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摩根大通分析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指出,與2015年的A股下跌有其特殊的原因:
“2015年,A股市場的崩盤主要是由於個人投資者的去槓桿化,這表現為個人投資者保證金債務餘額相關指標的崩潰,而這是衡量個人投資者流動性的重要指標。”
但是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摩根大通的監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股票保證金交易指標表現平穩。

(圖片來源:摩根大通研報)
摩根大通分析認為:與2015年不同,今年的股市的下跌機構投資者可能要負更大的責任。Nikolaos Panigirtzoglou寫到:
“相關的結論與我們在滬深300指數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發現一致。該頭寸指標暗示期貨投資者年初至今的淨多頭頭寸明顯減少。但是相關的指標同樣顯示,與2016/2017相比,今年的下跌其實依然有限。”

(圖片來源:摩根大通研報)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