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歷史上,A股的底部都是什麼樣的?
日期
2018-06-12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 陳樂天
 
2018-06-11 14:43
歷史上A股市場底部的五大特徵有:指數平均下跌60%、估值平均回落72%、高估值個股比重低、IPO融資減少甚至暫停、宏觀經濟見底和基準利率位於低位甚至有降息。

本文來源中銀國際證券,作者陳樂天,原標題《歷史上A股的底部是什麼樣的——A股大勢·77》。

主要觀點:

從下跌程度、估值分佈、市場流動性和股票供給以及宏觀經濟來看歷史上市場底部的特徵。

本週話題:市場觸底,需要哪些方面的確認?我們從下跌程度、估值分佈、市場流動性和股票供給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角度,歸納出歷次市場底部的特徵。

歷史上,A股見底時,指數平均較頂點下跌60%,估值平均下跌72%。歷史上共發生5次見底,1994年7月28日,指數下跌77%,估值回落93%;2005年6月6日,指數下跌56%,估值回落74%;2008年10月28日,指數下跌73%,估值回落75%;2013年6月25日,指數下跌47%,估值回落72%;2016年1月27日,指數下跌49%,估值回落44%。今年以來,市場從2018年1月26日的高點3587一路震盪下跌,並在5月30日觸及一年內最低點3041,指數下跌了15%,估值回落了20%。

底部時,PE在0-40倍個股數量佔60%以上。市場底部時低估值個股佔比較高,PE0-40倍個股比重為:92%、60%、72%、54%和34%,估值大於60x的個股比重為:4%、14%、9%、20%和40%。2016年是個例外,因為2015-2016年業績出現下滑,但是持續時間不到一年,市場未有時間充分調整估值,再加上年初是市場對經濟和業績分歧最大的時點,難以形成一致悲觀或樂觀的的預期,所以見底時估值較高。截至2018年5月30日,P/E高於60x的個股數量佔比為26%,較2016年1月的2638點時下降了14%,但高於歷史上其它市場底部。

底部時,A股換手率低於同期水平,底部前18個月IPO融資額/流通市值較高。市場底部時期,換手率也處於較低水平,分別為:9.42%、1.23%、1.03%、1.01%和1.22%,但換手率見底有時早於市場。最近一個月的平均換手率為0.90%,從2015年6月的高點回落後一直在低位震盪。從IPO融資額來看,歷次市場底部前18個月IPO融資額/流通市值較高,分別為:108%、5%、16%、1.3%和1.2%,存在資金分流效應。此外,市場底部時,常伴隨IPO融資額驟減,5次底部中有4次IPO暫停。

市場底部與經濟以及基準利率的底部常重合,但市場能更快走出低點。1994年7月的市場底部,中國經濟出現“過熱”,通貨膨脹率高企,國家採取緊縮手段,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市場下跌至底部,而隨著CPI的見頂回落,市場也逐漸走出了底部。市場見底時,經濟增速也處於底部,但當市場走出底部時,GDP和CPI未必會走出低位。歷次底部時,基準利率大多處於低位,分別為:10.98%、2.25%、2.25%、3.00%和1.50%,市場低迷時還伴隨著基準利率的降低,幫助市場走出底部。

以下是正文:

確認市場是否已觸底,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判斷,我們從下跌程度、估值分佈、市場流動性和股票供給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角度,歸納出歷次市場底部的特徵。

歷史上A股的底部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的5次見底,指數平均下跌60%,估值平均回落72%。

1990年以來上證綜指經歷了5次大幅下跌見底:

第一次:1994年7月28日,指數跌至339點,比頂部下跌77%,估值回落93%;

第二次:2005年6月6日,指數跌至998點,比頂部下跌56%,估值回落74%;

第三次:2008年10月28日,指數跌至1665點,比頂部下跌73%,估值回落75%;

第四次:2013年6月25日,指數跌至1850點,比頂部下跌47%,估值回落72%;

第五次:2016年1月27日,指數跌至2638點,比頂部下跌49%,估值回落44%。

歷次見底中,指數下跌平均值為60%,估值回落平均值為72%。今年以來,市場從2018年1月26日的高點3587一路震盪下跌,並在5月30日觸及一年內最低點3041,指數下跌了15%,估值回落了20%。

 

 

 

 

 

 

市場底部與估值底部基本重合

從估底部值的具體分佈來看,市場底部時低估值個股佔比較高,0-40x估值的個股比重為:92%、60%、72%、54%和34%,估值大於60x的個股比重較低,分別為:4%、14%、9%、20%和40%。2016年是個例外,從圖4可以發現,市場底部與估值底部並不重合。結合業績情況來看, 2015年Q3業績增速出現下滑(12.2%),但在2016年Q2就見底了(-8.1%),持續時間不到一年,市場未有時間充分調整估值,再加上年初是市場對經濟和業績分歧最大的時點,難以形成一致悲觀或樂觀的的預期,所以2016年市場底部時估值較高。

截至2018年5月30日,P/E高於60x的個股數量佔比為26%,雖較2016年1月的2638點時下降了14%,但高於歷史上其它低點。

 

 

 

 

 

 

 

 

 

 

 

 

底部時投資者情緒見底復甦,並常伴IPO暫停

換手率反應的是市場流動性與投資者交易情緒,1993年至2000年,股票市場的投機氛圍較重,交易異常頻繁,日換手率平均值為11.14%,且經常出現高於100%的情況,2000年至今,隨著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股市的換手率逐漸趨於穩定,平均值為1.58%。

通常,市場底部的換手率也較低,歷次市場見底期間的平均換手率分別為:9.42%、1.23%、1.03%、1.01%和1.22%,但換手率的見底有時早於市場,如2008年10月,以及在牛市後期,換手率就已經達到最高點並逐步下行,這說明換手率對市場走勢有一定的預示作用。

最近一年,換手率平均值為1.07%,最近一個月的換手率平均值為0.90%,從2015年6月的高點回落後一直在低位震盪。

 

 

 

IPO融資金額反應了股票發行對二級市場資金分流的影響程度,歷次市場底部前18個月IPO融資額/流通市值分別為:108.6%、4.6%、16.0%、1.3%、1.2%,對資金存在分流效應。此外,市場底部時,常伴隨IPO融資額驟減甚至IPO暫停。歷史上共有8次IPO暫停,暫停後市場大多情況下上漲,僅有1995年7月、2001年7月和2004年8月略有下跌,但幅度也在15%以內。而8次IPO重啟後,僅有1996-2001、2006-2008年,2014年出現牛市的大幅上漲,其餘階段均為下跌,幅度為10-20%左右。

自2017年以來,監管層持續推進IPO的常態化,審核週期也大幅縮短,二級市場股票供給穩步提升,對存量股票形成了資金分流,尤其是2018年5、6月,藥明康德、工業富聯、寧德時代等較大市值公司陸續上市,以及中國人保也即將登陸A股,在震盪和下跌的市場中,大市值股票的上市對資金的虹吸效應將更加明顯。

 

 

 

市場底也是經濟底,降低基準利率能幫助市場走出底部

歷次的市場見底前,宏觀經濟均出現了負面因素,但比股票市場更晚見底。如1994年7月的市場底部,當時中國經濟出現“過熱”,通貨膨脹率高企,國家採取緊縮手段,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市場下跌至底部,而隨著CPI的見頂回落,市場也逐漸走出了底部。2005年6月,股票市場和CPI幾乎同時見底,但是股票市場比CPI更早快出底部,2008年10月也是類似的情況。2013年6月和2016年1月,市場見底時,經濟增速也處於底部,但當市場走出底部緩慢回升時,GDP和CPI依舊未走出低位。

市場見底時,基準利率都處於同期較低的水平。歷次底部時基準利率分別為:10.98%、2.25%、2.25%、3.00%和1.50%,而且在2008年10月、2013年6月以及2016年1月,市場低迷時還伴隨著基準利率的降低,幫助市場走出底部。

 

 

 

綜上,我們概括出歷史上5次市場見底的特徵為:1)指數平均下跌60%、2)估值平均回落72%、3)高估值個股比重低、4)IPO融資減少甚至暫停、5)宏觀經濟見底、6)基準利率位於低位甚至有降息。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