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戰硝煙瀰漫,歐洲民粹勢力走上政治舞台,新興市場接連爆雷,這些危險的信號正在推動資金流向更加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
彭博援引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數據稱,截止6月6日當週,流向全球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量達到550億美元,為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其中450億美元都流向了美國。美國貨幣市場的資產規模升至8年最高水平。此外,配置美國通脹保值型債券產品的規模也創下2016年四季度以來的新高。
硬幣的另一面是,新興市場債券和歐洲股市成為了這場資金“遷移”中的最大“失血方”。
總體而言,這段時間內EPFR追蹤的所有債券基金遭遇54億美元的資金流出,股票基金吸引到8.9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美股依然受歡迎,當週繼續錄得資金淨流入,續寫了去年四季度以來最長連續流入週期。本週標普500指數累計漲1.62%,道指累漲2.7%。
另外,CFTC的持倉報告還顯示,至6月5日當週,投機者所持美元淨空頭頭寸增加6.9億美元,至55.4億美元,扭轉了此前連降六週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同樣青睞中國債市,本週流入的資金量創至少17個月新高。截止五月底,外資持有中國國債數量已達到8388.99億元,刷新歷史新高。
光是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數量就增加了2294億元,不僅大幅超過去年同期增加的52.3億元,也超過了1月迄今為止的中國國債淨發行量的2078億。外資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國債市場一直不可忽視的主導力量。
中金公司分析師曾對彭博表示,人民幣債券如果以美元計價的話,今年跑贏了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債券。因此,站在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目前為止,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表現仍是十分滿意的。
而離岸中國股票基金也連續11周吸引到資金淨流入,上證報提到,今年以來的23周中該類基金有19周吸引到資金淨流入,此類基金涵蓋QFII以及那些投資海外上市中國股票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