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財報季來臨,雖然市場預計靚麗一季度財報將對美股構成支撐,但在此期間美股卻面臨另外一個潛在風險。
高盛分析師David Kostin在近日的報告中寫道,由於財報公佈前企業通常不進行回購,未來幾週80%的標普500企業都進入了他們傳統的回購“空窗期”。這意味著在未來幾週時間內,雖然規則上沒有禁止,但他們往往會避免進行回購。Kostin還指出,從數據上來看,歷史上四月也是市場上回購最清淡的月份。
報告稱,這不僅將對股價造成衝擊,而且還將推升股市波動性。由於沒有了公司對自家股票的支持,自2000年開始,市場在回購空窗期的波動性通常會高於非空窗期。
那麼這個“空窗期”將會持續多久呢?報告指出,等未來兩週大多數公司都公佈了財報,各家公司就將重啟回購大潮,並且將維持今年以來的強進勢頭。
高盛預計,受今年公司大量海外資金回流和特朗普減稅的推動,預計2018年標普500公司的回購金額將達到6500億美元,同比增速23%。在大規模回購的推動下,空窗期後美股的波動性也將回落。
高盛指出,今年以來,公司回購已經成長為美股上漲的最大動力。截至目前標普500的回購規模已經達到2050億美元。其中科技股回購規模爆棚,達900億,佔到44%,這也和今年科技股的大漲趨勢相吻合。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曾多次提到,回購近年來美股增長的重要支撐。尤其是今年的回購規模將創下四年新高,受到了華爾街投行的高度期待。除了剛才提到的高盛,摩根大通更是預計,2018年標普500企業股票回購規模將達到84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