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摩根大通指出,宏觀經濟力度不足、股市失去上行動力、股票估值仍存在泡沫,令機構投資者固執而謹慎,將為股市帶來負面影響。
3月迄今,摩根大通眼中的散戶投資者似乎變化無窮,但他們對機構投資者的看法卻是一成不變。
初入3月,摩根大通警告稱,基於最近「散戶投資者的不穩定行為」,將散戶視為邊際買家的想法十分危險。但3月16日當週ETF流入淨資金超過4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摩根大通隨後認為,儘管機構投資者仍在繼續悄然出售所持股票,但散戶投資者仍是股市的邊際買主。
然而,在機構投資者方面,摩根大通很早就指出,無論散戶有何動作,機構投資者似乎都提不起興趣再度入市。自2007年上一輪市場峰值至今,機構投資者一直在悄悄向散戶變賣資產。
摩根大通分析師Nick Panigirtzoglou在最新研報中指出,「機構投資者持續在拖市場的後腿,在過去的幾週裡,他們的表現尤為謹慎。」
其原因何在?摩根大通作出分析稱:
首先,宏觀經濟力量支撐度下滑。全球經濟週期性勢頭減弱,貿易戰升級加劇宏觀經濟下行風險。3月22日,法國、德國、歐元區陸續公佈了3月PMI數據,歐元區私營部門商業活動增速降至一年多來的最低水平。
其次,機構投資者認為,股市不再具有上行動力。因此,追求長期收益的投資策略不再具有以前的吸引力。
再者,股票估值仍存在泡沫,因此,自今年1月26日巔峰以來,9%的股市回調並不足以觸發市場抄底。
Panigirtzoglou警告稱,無論機構投資者是出於什麼原因如此固執而謹慎,都將為股市帶來負面影響。摩根大通首席技術分析師Jason Hunter則給出了更為直接的警示:如果標普500指數跌至2610點以下,投資者們應該「見壞就收」。
接下來股市會怎麼走?摩根大通認為,目前最大的短期風險在於,股市會否再次失守2月8日創下的新低?如果股市重回低點,投資者或將「投降」退市,未來股市或將面臨比下滑10%更為嚴重的回調。
一旦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全都「溜了溜了」,企業債券收益率飆升,股票回購越發昂貴,那麼就只剩下一個問題:誰來抄底?
摩根大通總結稱,越發憂慮「機構投資者頑固的審慎態度成為股市近期的重要阻力」。但更糟糕的是,如果標普500指數再跌1%至2%,失守200日均線並打破二月初的新低紀錄,此前沒有把握時機撤離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恐怕不會再對市場存有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