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6個月期美元Libor做例子,它現在已經漲到了2.375%,而同一時期美聯儲僅加息25個基點,最高達到1.75%的水平。真正決定企業融資成本的市場利率已經領先於政策利率,出現了驚人的增長。」
自去年年底以來,外匯融資市場的「美元荒」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
隔夜市場(3月21日)上3個月期Libor上漲2.3個基點,報2.2711%,連續第31個交易日上漲。3個月期Libor持續上升,表明美元融資環境的持續緊張,俗稱「美元荒」。

美國3個月期Libor-OIS利差目前已升至55.6個基點,超越2011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時的水平,續刷2009年5月來九年新高。Libor-OIS利差主要反映的是全球銀行體系的系統性信貸壓力,利差擴大一般被視為銀行間拆借的意願下滑。

3個月期Libor是離岸美元關鍵的短期基準利率,目前市場上大約有350萬億美元的金融產品和貸款與Libor相關聯,其中很大一部分直接以Libor為基準。
3月20日花旗信貸策略師Matt King在研報中警告,
Libor仍然是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槓桿貸款、利率互換產品和部分抵押貸款的參考基準利率。除了會對上述金融產品造成直接衝擊,(Libor持續攀升帶來的)更高的貨幣市場利率和風險資產的疲軟表現,都是會導致共同基金資金流出的重要因素。
若共同基金的資金抽離進一步加劇市場的拋售,財富效應對經濟造成的間接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超過市場利率攀升的直接影響。
昨日(3月21日)摩根士丹利亞洲與新興市場首席策略師Jonathan Garner接受彭博採訪時亦指出,比起最近放出鷹派基調的鮑威爾美聯儲,不斷攀升的Libor才是更加令人擔憂的問題。
(Libor持續攀升)是市場目前躊躇不前的關鍵原因。私人借貸市場的緊俏才是今年市場的主題,而不是美聯儲。
Garner指出,目前真正值得關注的地方,正是私人的Libor市場,在那裡美元Libor兇猛的漲幅,已經把聯邦基金利率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拿6個月期美元Libor做例子,它現在已經漲到了2.375%,而同一時期美聯儲僅加息25個基點,最高達到1.75%的水平。真正決定企業融資成本的市場利率已經領先於政策利率,出現了驚人的增長。
因此Garner認為,除非美聯儲未來在某個時間點釋放出超鴿派的信號,否則美國貨幣市場將面臨從政策面到市場面的全面緊縮。此外中國貨幣當局也在收緊銀根,Garner警告在這樣的「聯手緊縮」下,投資者應當對市場前景格外謹慎。
去年年末,摩根士丹利就曾在美股研報中委婉地發出「預警」,指出美國企業資本支出和薪資提升的上行空間並非預想中那般樂觀,2018年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期可能普遍偏高。
再結合美元貨幣市場的緊俏和企業融資成本的飆升,以及本週一(19日)大摩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就算1月不是股票價格的頂部,那也是風險情緒的頂部」的預言,不禁要令人生疑:隨著音樂起舞的狂歡,什麼時候會蛻變為退潮之後的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