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美股的暴跌讓散戶驚魂不定,在摩根大通看來,他們不再持續逢低買入是一個值得擔心的信號。
摩根大通分析師Nik Panigirtzoglou在週末的報告中稱,一週來美股散戶資金的撤離,讓過去那種散戶會在市場大跌時接盤的觀點遭到質疑,這對短期內美股而言構成明顯的下行風險。報告稱:
在過去一週,散戶投資者飄忽不定的行為,以及股票ETF資金流出蔓延到非美股市,讓散戶投資者會在當前這種市場環境中成為增量買家的觀點受到威脅,尤其是考慮到他們在1月剛剛買入了史無前例的1000億美元股票ETF。
今年2月5日美股突然閃崩,道指當日收跌1175.28點,創201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盤中一度暴跌近1600點。2月8日,道指再度收跌1032.89,跌幅4.15%,這是當週第二次跌幅超過千點。
摩根大通提到,在截至2月8日當週,美股ETF資金流出量高達200億美元,不過在接下來的兩週,這種資金流入狀況開始有所改善,因此摩根大通開始寄望於散戶的「逢低買入」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報告稱:
我們當時認為,這種改善對於看多思維很重要,因為市場動能的改善,以及波動性回歸正常從而吸引包括採用CTA策略和其他趨勢追蹤策略的機構投資開始重新做多股市,這些都需要時間。
換句話說,我們當時的期待是,在「逢低買入」思維指導下的散戶投資者,會成為股市的增量買家。
不過事情並未向摩根大通期待的方向發展,從過去一週的資金變動看,美股ETF資金流入的改善也僅僅持續了兩週。摩根大通認為這背後有兩點尤其值得注意:
這一週美股ETF的資金變動最為飄忽不定,週一週二出現大幅流入,但週三週四則又大幅流出。
此外,資金流出的情況也蔓延到美股之外,這也是市場大調整以來首次。
TD Ameritrade的研究也支持了摩根大通這一發現,其投資者移動指數(Investor Movement Index)在2月已經從1月的7.79跌至5.95,跌幅達23%,這也是該機構自2010年開始追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摩根大通認為,散戶開始撤離的這種可能性,對於短期內的股市而言意味著明顯的下行風險。而更糟糕的是,機構投資者目前也不願暴露在更高風險中。報告稱:
在最近數週,自主宏觀對沖基金和股票多空策略對沖基金都不願意提升beta係數,他們在過去一週的beta係數似乎已經降到年初水平以下,而年初的水平也並不高,事實上還低於歷史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