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資金到期壓力較大
2018年春節後影響流動性因素更為複雜,資金到期壓力較大。春節前人民銀行的流動性提前安排將在春節後陸續退出,其中以CRA到期最為重要。2017年12月29日人民銀行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其操作期限為30天,自通知發布生效起可以使用,商業銀行大多會選擇在1月16日後陸續啟用該安排,加上節假日順延,CRA將在2月22日起陸續到期,將出現累計約2萬億元的流動性回籠壓力。
2435億元MLF順延至2月22日到期,提前續作後資金到期壓力仍存。雖然人民銀行於2月13日開展了3930億元1年期MLF操作提前續作將於2月22日到期的1年期MLF,但春節後大額長期資金的到期仍然存在。可以發現,2月13日人民銀行提前續作MLF後DR007和R007均出現了小幅下行,流動性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但經歷過春節期間現金的大量投放後,銀行體系本身流動性有所收緊,節後首個工作日長期資金的到期仍然將會對資金面造成一定壓力。
稅期順延至2月22日,加劇流動性環境的收緊。根據國家稅務局辦稅日曆,繳納增值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順延至2月22日,稅期延後也料將對春節後資金面形成一定的衝擊。
現金需求降低,回籠資金對沖部分到期壓力
春節前後社會現金需求的潮漲潮落影響流動性環境的主要因素,是促使和製約人民銀行開展流動性投放的主要因素。春節前後公眾現金需求較為集中,從往年春節期間M0的變化來看,2015年以來公眾持有的現金在春節當月分別環比增加9900億元、9300億元和1.8萬億元;春節後公眾現金需求逐步回落,2015年以來春節後現金淨投放分別為-1.1萬億元、-7900億元和-1.5萬億元。
2018年春節後公眾持有現金將陸續回流至銀行體系,將對沖一部分資金到期壓力。但是,2018年春節與2015年春節時間大致相同,預計現金將在3月大量回流,2月現金回流規模不大。
實際上,現金回流銀行體系和CRA的逐步到期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將主要集中在3月份。2月份以後DR007和R007均出現了明顯下行,而該階段人民銀行並未開展任何公開市場流動性投放,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商業銀行陸續啟用CRA造成的資金面鬆綁。
在此基礎上,CRA也將於3月開始陸續到期,3月後公眾持有的現金逐步回流銀行體系恐將對沖資金到期壓力。
財政支出力度弱、外匯占款難升
2月份非財政支出大月,3月份財政支出料將同比減少,總體看財政存款小幅釋放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從歷史水平看,財政存款支出在3月、6月、9月和12月為主,2月份並非財政支出大月。2015年以來,2月份財政存款環比變化為-4705億元、-1690億元和1902.94億元,若2018年2月份財政支出為前三年均值,則將釋放約1500億元基礎貨幣。
此外,考慮到2月份春節假期期間財政支出力度將受到削弱,預計2月份財政存款規模大概率小於1500億元。去年3月份財政支出大幅超預期達7900億元,而2016年3月只有2165億元,估計今年3月份財政支出將回歸常態,估計在3000-5000億元之間。
2、3月份外匯占款增量可能再次小幅轉負。外匯占款變化量與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匯率之差存在較為顯著的一致性走勢:當在岸美元兌人民幣減去離岸USDCNH小於0時,外匯占款規模明顯降低;當在岸美元兌人民幣減去離岸USDCNH大於0時,外匯占款增量轉為正或大幅增加;在岸美元兌人民幣減去離岸USDCNH保持在0附件時,外匯占款規模變動很小。
2018年2月以來,在岸美元兌人民幣與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之差大幅擴大,匯率差一度走闊至2015年底水平,2月在岸人民幣較離岸人民幣存在明顯升值跡象,外匯占款規模難升,可能將再次小幅轉負。
總的來看,春節後流動性擾動因素較為複雜多元,對資金面的衝擊包括多種負面和正面因素,其中負面因素以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的陸續到期最為重要;正面因素中,公眾現金需求的降低和現金向銀行體系的逐步回落望將改善銀行流動性水平;同時,以上兩項因素導致的資金到期和現金回流步調較為一致,總體來說對流動性緩解的衝擊不大。除此之外,MLF到期和稅期順延至2月22日將對節後短期流動性產生較為明顯邊際收緊衝擊;外匯占款大概率小幅轉負也是流動性邊際收緊的一個因素。
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形成的基礎貨幣投放將有助於資金面的邊際放鬆,但同比來看應該下降。因而,人民銀行春節後的操作大概率遵循以下路線:公開市場流動性較大額淨投放對沖稅期和MLF到期→公開市場小幅淨投放營造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公開市場操作小額淨回籠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