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付鵬認為,利率衝擊的過程猶如溫水煮青蛙,對波動率的傳導也是如此。隨著全球利率之錨的變動隨著美債長端接近3%,長短利差扁平加劇,溫水的舒適階段推動的資產波動,逐步轉化為蛙跳反應,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
2018年展望中,我們最為擔心的就是利率對於資產價格的衝擊,雖然開年全球股市迅速的創下了最佳的開局,但是卻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大佬和金融機構的警告,從達沃斯上面的採訪,到最近美國銀行、高盛,以及管理著全球最大ETF的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都在紛紛警告美股回調風險之際,而全球知名的老牌量化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也做出了表態,為迎接市場動盪做好了準備,利率衝擊的反饋似乎這兩天來的又變得異常的迅速;
對於大類資產的核心之錨的傳導邏輯,之前我們的日記裡已經解釋了非常的詳細;
越強的利率預期推動著市場從對美聯儲的押注轉為對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其他央行利率的押注,雖然在相應的債券市場上市場的預期很難逾越央行們的管控,但是在匯率市場上大家卻早就將這種對於利率的預期反應在了對相應匯率上的博弈;
這種反饋也在進一步的從外圍在推動著核心美債收益率的變動,而美國內部:薪資的傳導路徑,投資的落地,稅改,資本回流,走強的油價,這一切都在預示著更強的通脹預期和更強的利率預期;
很多人更關心資產端,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負債王者的時代,對於金融機構和大型投資者而言,投資的遊戲是一個負債決定的遊戲,負債的成本,負債的久期決定了對於資產端的偏好;
資產/負債
利率的衝擊其實也就是利率代表的無風險成本,以及這個成本在時間(久期)上面的變化對於負債的影響,進一步的影響到了大型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在資產端偏好上的變化,而資產端的偏好的逐步改變就會逐步地影響著權益市場的結構以及各大類資產之間的輪動;
而利率的衝擊並不是一下子就到了臨界值的,整個過程猶如溫水煮青蛙的過程,對波動率的傳導也是一點一點的煮沸,之所以稱為溫水煮青蛙,因為在觸及到那個能使得青蛙跳起來之前,溫水的環境是讓青蛙忘記了危險最為舒服放鬆的階段其實也是最危險的階段;
隨著全球利率之錨的變動隨著美債長端接近3%,長短利差扁平加劇,前面溫水的舒適階段推動的資產波動,開始逐步的轉化為了蛙跳反應,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It's like you are heating up water,It's not at the boiling point yet, but it's getting hotter and hotter,The last part,when inflation expaction picks up and sends interest rates higher, price pressure will bring a risk-asset breakdown to us.''
剩下的再加上一個投資者的預期和情緒,就是我們看到的市場完整的反饋路徑;
例如權益市場的投資者們的情緒則是一個反饋的催化劑,使得市場更容易變得脆弱,投資者們的自滿和陶醉,對市場充分樂觀的預期,最終造就了史無前例的低波動率,低波動率催生更多長期資本和更低風險承受的資金進入,它們的進入進一步的抬升市場的預期,降低市場的波動率,而這一切都形成了自我的反饋實現,當更高的預期一旦不能滿足,負債成本不斷抬升的壓力會直接催動資產端的調整,而波動率的轉變又會進一步的催生資產端的調整;
用時下最流行的“旅行的青蛙”來說,你們家的蛙只是出去旅行而已,回來是早晚的事情,一切都只是時間的問題,卻從未有過真正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