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興經濟體復甦比發達市場先行一步,且增長已接近金融危機後的高點,估值也沒有那麼有吸引力了,新興市場這波漲勢是否快到頭了?對此,高盛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認為新興市場還處於週期早期。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編輯葉楨。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過去兩年來,新興市場投資回報不菲,股市、匯市的火熱行情延續到新的一年裡,但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擔心,漲勢是否快到頭了?
高盛近日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稱發達市場或許已經進入周期後期,但新興市場還處於週期早期。
高盛分析師Ian Tomb在一份研報中表示,通過檢驗活動週期、產出缺口、金融條件等指標可以發現,在除中國外的大部分新興市場未來還有周期性上行空間,尤其是高收益產品已經接近週期低點的巴西、俄羅斯、南非,受益於大宗商品出口的智利、哥倫比亞、秘魯等拉美國家,以及亞洲地區最年輕且增速最快的經濟體—印尼和印度。
但投資者擔憂也不是空穴來風,一方面,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已經接近金融危機後的高點,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的複蘇比發達市場先行一步。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資產估值已經不如2016年早期那麼有吸引力了,投資者越來越擔憂,新興市場復甦能否延續,以及能否在2018年繼續為資產提供上行動力。
高盛對於上述疑問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事實上,新興市場投資是高盛2018年的主要投資主題之一,高盛預計在2017年-2018年,新興市場增長將貢獻全球經濟增長復甦中的大部分。在報告中,Ian Tomb解釋了看好新興市場的邏輯:
首先,新興市場宏觀經濟基本面自2013年“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以來已經顯著改進,創造了一個利於有彈性且可持續增長的環境,包括經常賬戶赤字已經減少、通貨膨脹向目標邁進、除中國以外地區債務增速放緩。
其次,外部環境也趨於明朗。歷經五年的增長停滯,全球貿易重返強勁增長,新興市場貿易敏感資產也已經錄得靚麗表現。
再者,新興市場金融條件終於由負轉正。
另外,新興市場地區自金融危機後就持續惡化的FDI淨流入已經趨於穩定。
最後,當前新興市場增長復甦具有跨國家協同增長的特徵,與21世紀初的強勢增長期不相上下。
除以上幾點,高盛對新興市場樂觀的更重要原因是,新興市場仍然處於週期早期。高盛指出,儘管新興市場過去兩年裡增速強勁,但從以多種指標衡量的長期趨勢來看,新興經濟體的增速仍然低於趨勢水平,主要是在危機後的複蘇過程中受到全球貿易增速放緩、削減恐慌和油價下跌等因素拖累。
高盛認為,新興經濟體當前低於趨勢的經濟活動是周期性的,隨著產出缺口擴大,未來增長潛力穩固。
最後,高盛給出了以下幾個交易策略:
(1) 做多新興市場股票;
(2) 做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EMBI Global Index),做空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US High Yield iBoxx Index);
(3) 持有多元化的亞洲增長故事,做多印度盧比(INR)、印尼盾(IDR)、韓元(KRW),做空新加坡元(SGD)和日元(JPY);
(4) 持有“非石油商品貝塔”,做多巴西雷亞爾(BRL),智利比索(CLP)和秘魯索爾(PEN),做空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