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全部收跌,市場已經完全消化了稅改嗎?或許正如白宮首席經濟顧問Cohn所言,稅改接下來的實際行動,還未計入市場。但稅改到底能對企業有多少利好?分析師很謹慎。
市場對稅改已經完全反應了嗎?
從隔夜市場的表現來看,有這樣的懷疑非常正常:美股三大指數全部收跌,即使此前齊齊高開。對稅收敏感的銀行股,變動也非常有限,標普銀行業指數微跌0.09%,KBW納斯達克銀行指數跌0.06%。
不過與股市的平靜不同,債市明顯更為激動。本週以來,2年期和30年期美債的利差持續擴大,已經超過了100個基點。多頭視其為稅改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信號之一。
Gary Cohn並不認為稅改行情到頭了。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稱,他認為股市新高的驅動力是經濟增長,而非稅改。“我認為股市還有很多上升動能,”Cohn稱,“稅改要做的事還未計入市場價格。”
的確,靴子落地,稅改達成預期帶來的利好已經出盡。接下來就要看,稅改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利於企業。
投行略顯謹慎。巴克萊分析師 Maneesh Deshpande分析稱,企業稅從35%下調到21%,對於標普500的公司來說,實際稅率相當於從26%降至20.7%。降稅是好的,但Deshpande同時提到,減稅會限制供應端,反而無法帶來企業長期的潛在增長。
摩根士丹利Michael Zezas認為,稅改不是“經濟周期的靈丹妙藥”,企業稅下調更像是對個人的利好,其對企業決策的影響處在“高度不確定”中。
而且,由於稅改鼓勵企業將海外利潤帶回美國,科技或是醫療這種在海外有大量現金及資產的公司,受益程度會不及零售這種主要業務在美國本土的行業。
行業的輪動在上個月已經開始出現。Vanguard價值股ETF主要覆蓋銀行、能源等顯著受益於稅改的行業,11月底以來上漲了4.5%,而科技股為主的Vanguard成長股ETF僅上漲1.8%。
科技股受到冷落,投資者買進此前表現平平的零售股。柯爾百貨11月底以來上漲了10%,而蘋果只上漲了1.4%。
比較標普成長型ETF(IVW)和價值型ETF(IVE)的動態,這種輪動和稅改的關係也更為明顯。
而另一方面,債市對稅改的反應,要比已經見過大風大浪的股市要更明顯。
美債收益率曲線本週急速陡峭化,三天,30年期美債收益率暴漲16個基點,為2008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
2年期美債和30年期美債的利差,由此擴大至超過100基點(詳見:《看市場|隔夜全球市場最大變化五張圖看懂》)。在多頭看來,債市的這一變化,是市場對稅改提振經濟增速的積極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