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未有這麼多投資者認為美股估值過高,但持現金的比例卻在下降,股市配比接近歷史高位。“如果投資者對股市的資金配置比例已經接近最大程度,那麼市場上行的空間可能所剩無幾了。”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編輯祁月。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幾乎每個人都持有美國股票,無論是散戶還是共同基金,對沖基金,養老基金,或者主權財富基金。換句話說,幾乎每一個投資者現在都在全力押注美股。
正如摩根大通在分析主要類型投資者的股票倉位時所說,股市配置接近歷史高位,離頂峰基本沒什麼空間了:
保證金債務(以市值百分比衡量)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比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還要高。美國家庭財富對股票的配比超過了2007年的水平,但略低於2000年時期。主權財富基金、美國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對股票的配置比例也接近歷史最高值。
為何會出現如此狂熱的景象?因為每個人都在做多股市,沒有邊際買家離場。
股市回調在即?
最關鍵的問題是,按照摩根大通的說法,如果投資者對股市的資金配置比例已經接近最大程度,那麼市場上行的空間只有這麼多了。
美銀美林也認為,股市已經出現反彈疲勞的跡象,10%的回調似乎迫在眉睫。“Icarus(這是因飛得太高而被陽光融化蠟質雙翼的悲劇人物)飛得越來越接近太陽了,”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研報中如此寫道。
這不是Michael Hartnett首次提醒投資者了。華爾街見聞提及,此人在年初就曾表示,美股將在未來數月出現迅速走高行情,但在今年晚些時候將出現連番重挫。
可能拖累美股的主要催化劑包括:朝鮮半島衝突、中東石油危機、央行政策失誤、特朗普稅改計劃失敗……但與此同時,低波動表明市場對可能擾亂牛市的潛在衝擊似乎並不CARE。
“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已經觸及歷史最高水平了,”Michael Hartnett在上週發布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月度報告中表示,創紀錄水平的投資者認為股市估值過高,然而,持有現金資產的水平卻在下降,這顯示出一種非理性繁榮。
他還補充了另一個可能導致市場走低的因素:工資和通脹大幅走高可能迫使美聯儲的加息節奏比市場預期的更快。“投資者根本不相信貨幣緊縮政策已迫在眉睫。”
Michael Hartnett預計,標普500指數在開啟回調之路之前,有可能觸及2670點,“可能是在感恩節到情人節之間”。巧合的是,這一時間框架恰好與美聯儲12月貨幣政策會議有重疊。市場普遍預計聯儲屆時將宣布今年最後一次加息。
美聯儲擔憂市場
就連美聯儲官員也開始擔心金融市場失控會對經濟構成威脅。
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召開的聯儲會議的紀要中,官員們在談到市場狀況評估時語氣頗為謹慎,一些官員擔心市場下跌帶來的後果。
“鑑於資產估值升高、以及較低的金融市場波動性,一些官員擔心金融市場失衡可能會加劇,他們擔憂一旦資產價格急劇逆轉,可能會對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無需悲觀?
投資者真的“彈盡糧絕”了嗎?2018年的股市就此無望了嗎?一些分析師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高盛資產組合策略研究團隊不久前安撫大家稱,別著急,流入股市的資金不僅不會枯竭,較今年還會有增無減。資金從哪兒來?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和ETF (交易所交易基金) 資金流入。
高盛預計,上市公司股票回購預計將為2018年的美國股市帶來5900億美元市值的強勁買需,比今年還要多出3%。
而投資者從主動投資轉向被動投資工具的步伐也將加速:明年投資者對ETF的購買量,預計將達到4000億美元的紀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