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 Markit主管Rob Dobson表示,這一資料展現了英國製造業擴張的速度放緩。儘管在三季度製造業呈現堅實增長,但季度尾聲9月的資料可能預示出英國經濟的整體向上動能喪失。
值得欣慰的是,9月製造業產出和新單訂購的擴張速度仍高於長期均值,不過英鎊走低帶來的大宗商品及進口價格上漲,會加劇供應鏈產能緊縮和輸入短缺的影響。
上週五公佈的英國二季度GDP二讀數據也不佳,年化季環比增幅0.3%,同比增幅1.5%。不僅小於初讀的1.7%,也創四年來最低,令投資者和經濟學家擔心英國經濟前景。
與此同時,英國首相May所屬保守黨在10月1日至4日舉行年度大會,外界密切關注代表硬脫歐的外長Boris Johnson是否會繼續挑戰May的統治權威。華爾街見聞曾提到,YouGov Plc對保守黨成員的民調顯示,近七成受訪者認為May應該辭職,外長Johnson為接班大熱門。
RBC首席外匯策略師Adam Cole表示,英國首相May若在年會被挑戰,將是本周技術位元利空英鎊的信號。律所Baker McKenzie的最新報告也指出,硬脫歐一旦發生,英國製造業每年或損失高達170億英鎊。
本周利空英鎊的新聞還有當地時間週二發佈的9月建築業PMI資料,市場預計會從前值51.1回落至50.8。不過製造業在英國經濟中的比重較小,對英鎊的利空影響也更為有限。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在上週五再度重申,如果英國經濟資料不出現意外的惡化,加息的決定將在短期內作出。大多數分析師都認為,這代表英國會在11月宣佈近十年來首度加息的決策。
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經濟學家Alan Clarke卻表示,英鎊兌美元9月累漲3.6%,主要由於8月開始計價了兩次加息可能。但9月中旬以來,外匯市場對加息的鷹派預期有所下調。目前來看11月加息板上釘釘,但需要經濟資料更好,才能支援2018年上旬再加息一次。
巴克萊製造業研究主管Mike Rigby對年內英國通脹走勢持有信心,除非該國製造業願意增加投資來抬高效率和擴大產能,否則在成本不斷抬升、邊際效益不斷壓縮的背景下,製造業將很快面臨提價,更高的通脹將令加息更加合理化。不過這也會反過來影響國內需求、放慢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