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自2017年以來漲勢明顯,此前一度刷新一年半高位至1.1776。在歐元大漲之後不少投行仍然繼續看漲,包括大摩、瑞信等知名投行。如今終於有個重量級人物出來潑冷水了。
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BBH)高級副總裁及全球貨幣策略主管,兼任紐約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助理教授同時擁有25年市場經驗的交易老兵Marc Chandler表示,歐元的甜蜜時期已過,有三個理由繼續看漲美元。
Marc Chandler在7月26日的報告中首先給出了美元過去幾十年的牛熊情況,從時間上看,此輪美元牛市起始位2014年,若說牛市就此終結,從時間上看斷了一些:
在布雷森頓體系破滅之後,美元的第一次上漲是因為當時美聯儲主席沃爾克的貨幣收緊政策,當時總統裡根同時給出了非常寬鬆的財政政策。在1985年的廣場協定乾預美元漲勢之後,美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熊市。
第二次美元的上漲伴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下半頁的科技泡沫, 基礎背景是美聯儲在1994年收緊貨幣政策,隨後美國財政部放棄了像Baker和Bensten所使用的,將美元作為武器迫使盟友做出讓步的做法。到2000年10月,歐洲央行干預歐元,為了防止這種新生貨幣進一步下跌,這就意味著對美元的壓制,於是美元又進入了一個數年的熊市。
美元的熊市在2007-2008年期間結束,當時歐元上漲至1.60上方(2008年),英鎊升至2.11(2007年)。美加跌至0.90,不過日元是個例外,2011年之前都沒有太大的表現。但07-08年期間是美元加權指數觸底的時候。
早些時候,我們認為此輪美元上漲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央行之間貨幣政策的分歧,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但是其他主要央行還遠遠沒有這個打算。而美元雖然在2007-08年間築底,但牛市的開始恐怕要從2014年中期開始說起,美聯儲的第一次加息也在2015年年末。
理由二:基本面和技術面都未顯示美元牛市結束
Marc Chandler表示,根據評估看來,技術面和基本面顯示,美元的第三次牛市還會持續下去。
首先來看看基本面,Marc Chandler表示,央行之間的政策分歧還會持續下去,這是導緻美元繼續看漲的關鍵之一:
首先第一,央行之間的政策分歧已經到達巔峰,但是這個分歧目前看來還會持續下去。
具體來說,我們認為至今年四季度美聯儲預計會縮表300億美元,2018年一季度將縮表600億美元,2018年二季度縮表90億美元,然後在剩下的半年中縮表1800億美元。而8-12月期間,預計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會再度擴張大約3000億歐元,2018年上半年預計擴張1800億歐元,剩餘時間在擴張4800億歐元。
到明年年中,我們預計美聯儲還會加息二至三次,而歐洲央行還是會把存款利率維持在負0.40%,並且從隔夜掉期指數看來,目前市場是不相信歐洲央行可以在2018年四季度之前加息的。
再來看看技術面的原因,Marc Chandler認為,從目前的其他貨幣的情況看來,美元的回調不能代表牛市的終結:
在大行情之後,出現逆向波動是很正常的,關鍵的是新的趨勢出現以前,逆向波動會有多大。
儘管美元今年的下跌已經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但是從整體情況看來,美元的回調還是比較溫和的。比如說歐元2014年5月的高點是1.40,今年的低點是1.0340,38.2%的斐波那契回調位就位於1.1735,50%的斐波那契回調位位於1.2170.。
因此從歐元目前的情況看來,還談不上美元牛市的結束。其他貨幣同樣如此。
理由三:警惕!歐元的蜜月期已過
市場看漲歐元的理由中,經濟增長是其中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歐元區相對美國方面,政治較為穩定。但是Marc Chandler認為,歐元區經濟雖然還在增長,但是增長勢頭沒有進一步擴張,同時馬克龍的蜜月期已過,各種問題將逐步浮現:
我們認為,市場對歐元區的情況過度樂觀了,歐洲政治頂住了民粹主義的壓力,這對歐元來說是件利好的事情。不過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勢頭只是保持穩定,並未出現進一步的增長動力。
馬克龍的當選讓法國度過了幾個月的蜜月期,不過蜜月期也差不多結束了。考慮到馬克龍提出的政策:要勞動市場更靈活、削減支出,為富人減稅等,可能引發再一次的歐洲政治上的問題,導致馬克龍的經濟議程受阻。另外法國有高級將領因為預算案削減辭職,馬克龍也在敘利亞問題上遭受批評。
Marc Chandler同時呼籲市場不要對美元太過悲觀,美元會不會漲主要還是看美國經濟和貨幣政策的情況:
同樣的,我們也擔心投資者們對美元的負面看法太大,市場持倉看來目前空頭已經佔據優勢,但是從經濟數據看來,並未證明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儘管政治穩定確實會影響市場情緒,但是貨幣政策和美國經濟對美元來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