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德法同日宣布“封國”:歐洲年內復蘇成泡影
日期
2020-10-30
2020年10月30日00:26 新京報

原標題:德法同日宣布“封國”:歐洲年內復蘇成泡影

  專欄

  二次反彈給經濟復甦、社會心態帶來嚴峻挑戰,歐洲疫情危機正在向更深的層面延展。

  歐洲疫情不容樂觀——德國法國同日宣布“封國”,就是佐證。

  當地時間10月2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電視講話中承認,法國正面臨“突然加速,更為嚴重和致命”的第二波疫情的考驗,近乎全境超過警報閾值。馬克龍宣布,法國拒絕“群體免疫”思路,將於10月30日再次啟動全國封鎖政策,至少持續至12月1日,並根據效果評估是否需要延長封鎖政策。

  同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宣布,將從11月2日起至11月底在德國全境實施包括關閉大部分公共設施、餐飲娛樂場所以及限制個人出遊等在內的多項措施。“我們必須現在採取行動。”默克爾當天表示,採取措施以避免德國陷入嚴重的全國性衛生緊急狀態是必要的。

  此前,英國、西班牙等地也因二次疫情暴發,進入緊急狀態,同時提出商店、酒吧、餐廳等場所大規模關閉,民眾盡量減少非必要的外出等細化措施。

  二次疫情來襲,經濟社會承壓巨大

  二次“封城”事實上是歐洲地區疫情劇烈反彈的結果。

  自9月以來多國每日新增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大幅攀升,增幅遠遠超越了第一波高峰期,西班牙成為歐洲首個病例數超過100萬人的國家,英國死亡病例已達到歐洲最高的4.2萬,包括波蘭總理、德國衛生部長等政要均不幸感染、被迫隔離,給這些國家政府日常事務以及抗擊疫情大局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在傳染人數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首要之急是緩解整個醫療體系面臨的巨大張力,故而各國為了最大限度切斷傳染源,採取更為嚴格的防控措施,是無奈而又必要的選擇。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面對嚴峻形勢,歐洲國家相較3月疫情暴發初期,具有更為充足的準備。各國在監測能力、醫療物資儲備、防控規則等方面具有更強的韌性;同時在病人分級收治、隔離防護措施等臨時性制度上更為成熟與規範化,醫院收治壓力也有所緩解;在防止交叉感染以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均比疫情之初有所優化,這些都為歐洲迎接第二波疫情創造出相對有利的條件。

  然而,歐洲在疫情背景下,經濟社會層面受到極大衝擊,民眾的安全感以及經濟狀況遭遇了顛覆性的挑戰。經濟上的二次衰退似乎已經難以避免,而社會層面上的穩定也越來越難以維持。

  疫情所帶來的震盪,正在向更深的層面延展。

  堅定的行動和及時的疫苗是關鍵

  新一輪“封城”措施,將進一步激化歐洲抗疫進程中所伴生的一系列結構性矛盾。

  首先,防疫​​措施與歐洲各國民眾傳統理念之間的劇烈衝突難以彌合。

  歐洲乃至大多數西方國家的理念中,將個體自由擺在社會價值的基石地位,而這種觀念在社會與政治生活中的基本體現則是個人的絕對自由。

  因此,有相當一部分歐洲民眾仍然不理解政府抗疫措施對其生活帶來的種種限制。這些理念在客觀上將使得民眾對現行措施的遵守上大打折扣,同時也將使得民眾對政府治理能力以及經濟社會痼疾的不滿形成疊加效應,加大對政府和執政黨的不信任,給歐洲的政治穩定帶來更多湧動的暗流。

  其次是如何平衡經濟與抗疫之間的關係。

  歐洲經濟在面臨二戰以來最嚴峻衰退潮以後,推動復甦並迎接新開端的急迫性不言而喻,儘早走出疫情是歐洲下半年乃至明年實現復甦以及強勁與否的關鍵。


  在二次封鎖的同時,歐洲國家在經濟上將面臨比年初更嚴峻的壓力,各方普遍預測“封城”措施很可能造成下半年經濟復甦成為泡影,令歐洲經濟面臨“二次探底”的W型走勢風險。  然而,其他地區特別是亞洲國家的經驗表明,較早且嚴格的封鎖措施是經濟復甦的關鍵,但此次歐洲的第二波疫情與過早解封仍有一定關聯。

  另外,歐盟及各成員國在疫情以來採取的就業救助、企業信貸、抗疫支出等財政擴張政策,大幅推高了政府財政赤字率和公共債務比。

  對於歐洲國家而言,目前果斷“封國”“封城”的同時,平衡各方訴求、增強國家抗風險能力和社會經濟韌性,是其不得已的理性選擇。

  而真正走出疫情陰霾回歸發展軌道,則急需疫苗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全世界在多邊主義的理念下增強互信與務實合作。

  歐盟作為全球化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當下最需要的是克服猶疑心態和自我放棄,真正從公共利益出發達成協調一致的行動,攜手度過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董一凡(學者)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