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油價轉跌風險不容忽視,因產油國恢復供給,歐洲面臨新的社交疏離措施,IEA高唱新悲歌
週二(10月13日),國際油價持穩,但轉跌風險仍不容忽視。上日跌逾2%,因挪威、美國墨西哥灣及利比亞開始恢復供應,在此同時國際能源署(IEA)預估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下滑5%。
北京時間16:01,NYMEX原油期貨上浮0.38%至39.58美元/桶;ICE
布倫特原油
期貨上浮0.24%至41.83美元/桶。
但油價上日分別大跌2.54%和2.36%,跌勢較週一(10月12日)有所放大,儘管週一創下的9月下旬以來高位。
供應恢復令油價面臨壓力的同時,美國中西部和歐洲新冠感染病例增加,引發對燃料需求增長的擔憂,這給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組成的OPEC+帶來挑戰。
颶風過後美國墨西哥灣石油鑽探平台復工,挪威石油工人也在罷工結束後復工,現在的關注焦點在OPEC成員國利比亞。利比亞上週日(10月11日)解除了Sharara油田的不可抗力,該國周一的石油產量達到了35.5萬桶/日。
封鎖之前,Sharara油田產量為30萬桶/日。澳洲聯邦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Vivek Dhar在一份報告中稱:“這實際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全球石油供應增加0.3%。”
為了在疫情期間支撐油價,OPEC+已不斷控制供給,目前減產770萬桶/日,並將持續至12月底。OPEC+聯合技術委員會本週四(10月15日)將舉行會議。
Rystad Energy的油市主管Bjornar Tonhaugen在報告中稱:“如果該聯盟最終決定應對惡化的形勢並調整其產量行動,那不會太令人意外。”
國際能源署(IEA)在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表示,在IEA的中心設想中,疫苗與治療方法問世可能意味著全球經濟將於2021年反彈,到2023年能源需求復蘇。不過IEA表示,在復蘇推遲的設想中,復甦時程將被推後兩年。
IEA預估:“近期更深度的下滑,將侵蝕經濟增長潛力,高失業率將消磨人力資本,破產與結構經濟的變化,意味著部份實體資產也將失去收益。”
為應對新冠疫情抬頭之勢,英國和捷克收緊了出行限制措施,法國總理卡斯泰(Jean Castex)則表示,不能排除採取地區性封控措施的可能。這些都激起對燃料需求前景的擔憂。
沙特國家通訊社SPA週二報導稱,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將於週三舉行視頻會議,討論如何支持快速、可持續的全球經濟復甦。
會議還將討論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支持全球經濟的G20行動計劃的最新動態,G20暫停債務還本付息計劃的進展以及將其延長至2021年的提議。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週二表示,計劃從10月中旬至11月底對其位於荷蘭的Pernis煉油廠的一個裝置進行大型維護工作。Pernis是歐洲最大的煉油廠,每天可處理404000桶石油。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