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美元崩盤在即?一個關鍵指標已發出警報
日期
2020-10-08
2020年10月07日11:14 金十數據

  原標題:美元崩盤在即?一個關鍵指標已發出警報

  上世紀60年代,法國前財政部長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提出的一個猜測,現在即將得到解答。

  德斯坦當時認為,美國利用其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特權地位,通過不斷的膨脹的債務泡沫來支撐其經濟發展的模式感到擔憂。而如今,這種特權似乎即將消失。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一些跡象顯示,美元很可能大規模崩盤,到2021年底可能下跌至多35%。

  金融時報得出這個推論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儲蓄的崩潰和經常賬戶赤字的擴大之間存在致命的相互影響。

  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淨儲蓄(家庭、企業和政府部門經貶值調整後的儲蓄)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回落至負值。此外,第二季度國內淨儲蓄佔國民收入的比例跌至-1.2%,比第一季度整整低4.1個百分點,為1947年以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季度降幅。

  同樣不出所料的是,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還在繼續上升。

  由於缺乏儲蓄,美國政府為了實現經濟增長,不得不繼續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從國外進行借貸來推高儲蓄盈餘。這使得美國第二季度經常賬戶赤字佔GDP的比例降至-3.5%,比第一季度低1.4個百分點,也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季度降幅。

  雖然與疫情相關的聯邦政府赤字激增是問題的直接根源,但美國多年來的債務危機,本就是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9年,國內國內淨儲蓄率平均僅佔國民總收入的2.9%,不到1960年至2005年平均7%的一半。這一薄弱緩衝區,使美國極容易受到危機衝擊。

  金融時報分析稱,隨著未來幾年預算赤字不斷累積,美國國內儲蓄和經常賬戶面臨的進一步下行壓力將加大。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最新估計,到2020年底,美國聯邦赤字佔GDP的比例將達到16%,到2021年將回落至8.6%。假設美國國會最終同意實施另一輪財政救助,2021年的赤字可能會大得多。

  上述預測若成為現實,美國淨儲蓄率將陷入比全球經濟危機期間更嚴重的境地。這對美元的未來,是極大的挑戰。

  對比歷史數據就可以發現,儲蓄率對美元走勢的影響有多麼大。

  美元指數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實際下跌了33%,在2002年至2011年期間又下跌了28%。在這三個時期,國內淨儲蓄率平均為4.9%(目前為-1.2%),經常賬戶赤字佔GDP的比例為-2.5%(目前為-3.5%)。

  那麼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被動搖了嗎?從數據上來看,的確有這種趨勢。

  數據顯示,儘管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在2020年第一季度有所增加,但在第二季度卻大幅下降至61.3%,恢復了兩年多以來的下降趨勢。針對上述數據,美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去美元化的趨勢似乎還沒有改變,而且美元儲備水平和貿易加權美元指數出現脫鉤跡象。

  此外,數據還顯示,歐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略有上升,日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則小幅下滑。需要注意的是,自從7月21日歐盟達成了7500億歐元復蘇基金協議之後,歐盟就相當於設立了一項泛歐洲的財政刺激政策,這在理論上絕對可以提振被低估的歐元。

  總的來說,自2000年以來,隨著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外國貸款人很可能會要求美國在如此大規模的外部融資的條款上做出讓步。

  美聯儲早前宣布引入平均通脹目標,並承諾將在未來幾年保持接近於零的政策利率,實際上意味著利率已經在短期內失去調整空間。其結果是,如今更多的經常賬戶調整將被迫通過美元走軟實現。

  在此背景下,美元的高估值其實尤為脆弱。數據顯示,儘管最近有所下跌,但美元指數仍比2011年7月的低點高出約27%——這使得美元成為世界上被高估最嚴重的主要貨幣。

  金融時報由此推斷:美元的回調尚未結束,而且下行趨勢可能會愈演愈烈。

  總而言之,由於美國經濟如今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美元自然更容易受到大幅回調的衝擊。金融時報提醒投資者:一場崩盤或許即將來臨。

責任編輯:楊亞龍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