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股的市值已經將整個歐洲股市都甩在身後,這是美股泡沫的又一表現。
美國科技股市值>整個歐洲股市
美國銀行(26.3, 0.25, 0.96%)全球研究新近報告指出,目前美國科技股的總市值已經達到9.1萬億美元,而包括英國和瑞典在內,整個歐洲國家的股市市值也不過8.9萬億美元。
2007年,歐股的總市值曾經是美國科技股的四倍。
美國銀行的估算結果其實不算意外。美股近些年總體表現的確强于歐股。2010年年初以來,標普500累漲將近200%,歐洲斯托克50指數同期僅漲13.4%。
衆所周知,蘋果(499.23, -0.81, -0.16%)等科技巨頭在美國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區都有龐大的業務,它們的市值不能歸功于美國一地的表現。不過科技股的確是美股的重要推手。
今年1月有機構估算稱,簡稱FAAMG的美國五大科技股——Facebook(293.66, 0.44, 0.15%)、蘋果、亞馬遜(3401.8, 1.80, 0.05%)、微軟(228.91, 2.33, 1.03%)和穀歌(1644.41, 10.08, 0.62%)母公司Alphabet合計市值已經占標普500市值的17.5%。
今年3月美股因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跌入熊市低谷後,二季度也是科技股帶頭掀起了美股的大反彈,疫情爆發後資金蜂擁流入提供網絡服務和娛樂的公司,科技股成爲主要受益者。8月18日上周二,標普500刷新了疫情爆發前2月時所創的收盤新高,抹平了年內所有累計跌幅。當天蘋果和亞馬遜齊創新高,成爲大盤主要支撑。
上周四收盤時,蘋果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成爲首只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美股,較3月疫情爆發打擊下的低谷回漲逾100%,四五個月內市值增加1萬億美元。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的市值目前都超過1萬億美元,前兩者還是市值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國上市公司。這些美國科技巨頭的總市值已超過6萬億美元。
截至本周一,蘋果連續四日收創新高,周一首次收盤升破500美元,雖然周二跌落500美元,但周三反彈再創新高。截至本周四收盤,蘋果股價本月累漲將近18%,今年初以來累漲70%,亞馬遜本月截至周四累漲逾7%,今年內累漲逾80%。微軟本月累漲逾10%,今年內漲超40%。Alphabet本月和今年內分別累漲逾10%和20%。
然而,在上周五標普創新高後,摩根士丹利(52.89, 0.28, 0.53%)首席美股策略師Mike Wilson警告,僅憑蘋果等少數龍頭科技股將無力支持美股繼續走高,面對未來收益率上升的衝擊,標普可能很快遭遇大幅回調。
Wilson指出,今年初以來,蘋果以及其他四隻大盤股累漲49%,其他個股總體累跌4%。上周標普500累漲0.72%,而標普500的平權重指數累跌1.5%,顯示普通個股幷未像大藍籌股那樣參與這波上漲。蘋果一隻個股漲就貢獻了標普500和納斯達克(11695.6334, 70.30, 0.60%)100指數105%的回報,以及道指88%的回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的發展變化、抗疫决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關係都還是籠罩在科技股頭上的陰影。
經濟學家謝國忠日前在評論文章中警告,拜央行的超級寬鬆所賜,科技股已經被高估,疫情已經讓高科技産品的需求降溫,目前兩大經濟體的科技戰越來越顯而易見,要當心,科技戰可能戳破科技泡沫。
瘋牛還是泡沫?
當地時間8月27日,一年一度的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拉開帷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年會上發表題爲“貨幣政策框架評估”的演講中表示,美聯儲將調整政策框架,引入“靈活形式的平均通脹目標”政策,以支持就業市場和美國經濟。這一改變意味著美聯儲將容忍在一段時間內通貨膨脹高于2%的目標。
在鮑威爾發表演講之後,美股27日再次集體小幅上揚,其中標普500指數在盤中首次短暫突破3500點,而道指也在盤中短暫收復今年所有跌幅。
洪灝向記者表示,“這是歷史上最快的一次修復。而且從估值角度來看,它已經基本上到了歷史的頂部,其中成長股的估值已經遠遠超出2000年3月份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水平。因此,目前已經是一個瘋牛的泡沫。”
邵宇也向記者强調,在美聯儲寬鬆政策刺激下,目前美股已經具備瘋牛的特徵。
美股屢創新高的同時,美國經濟仍恢復緩慢。美國商務部8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1.7%,比初值上調了1.2個百分點,初值爲下滑32.9%,但仍創記錄以來最大季度降幅。就業市場也持續低迷。當地時間8月27日,美國勞工部宣布,在截至8月22日的一周中,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爲100.6萬人,略高于市場預測的100萬人,連續兩周超過一百萬。
另據The Conference Board調查,8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爲84.8,低于前值的91.7,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創2014年以來新低。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金融學家Kathy Bostjancic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意味著面對仍然高發的病例以及就業機會放緩,消費者對經濟持續復蘇的看法變得越來越謹慎。
顯然,美股與美國經濟已經出現背離的情况。邵宇向記者解釋稱,流動性寬鬆對經濟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對資本市場泡沫的助長比較明顯。“主要體現在資産價格的上升,因此美股上行是比較正常的。”
洪灝也向記者强調,股市與經濟基本面完全沒有關係。即使經濟指標都呈下行趨勢,但是只要美聯儲“放水”,股市反而會上揚。
展望美股未來的走勢,洪灝認爲目前整個市場的倉位非常極端,建議投資者不要繼續進行高風險的操作。“我覺得大部分人都在賭11月份,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賭的話,那麽這個事情一定會提前發生的。現在最好的做空方法是你等下跌時再進行操作。”
邵宇指出,美國大選的結果將左右美股的走勢。“如果是拜登勝選,那麽他可能對華爾街、大型科技公司都會采取更爲嚴格的監管政策,也可能會對貨幣政策有一定的微調。這樣或對不斷創歷史新高的股市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威脅。如果是特朗普連任,那麽他會采取更多的流動性寬鬆政策,短期來看對經濟和股市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除了大選之外,疫情的發展也會成爲一個重要因素。亞特蘭大聯儲前主席Dennis Lockhart警告稱,美國經濟看起來將在本季度從前三個月的深度衰退中反彈,但如果新冠病毒疫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美國經濟可能出現“雙底”衰退,即經濟在短暫復蘇後回到衰退時期。“如果對病毒的控制出現問題,出現更多的連鎖反應。那麽我們有可能出現二次衰退。”
責任編輯:劉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