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股在衰退中創新高:市場永遠是對的
文|本‧列文森、馬修‧克萊因
編輯|彭韌、康娟
股市是一個領先指標,在我們得到數據之前,它就已經開始做出反應。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簡稱NBER)在6月8日正式宣佈,美國經濟在2月份達到了「月度經濟活動的峰值」 ,NBER說,這「標誌著自2009年6月開始的經濟擴張的結束和衰退的開始」。
這意味著美國「官宣」經濟在2月份已經進入衰退狀態。自從1929年以來,NBER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商業週期的權威記錄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NBER宣佈的速度異乎尋常的快。由於在正常的低迷時期,數據往往難以實時解讀,而且經常要被修正,所以一般來說,NBER的商業週期測定委員會通常需要更長時間來宣佈商業週期的轉折點,但是這次經濟衰退來得實在是太迅速、太顯著了。
就在同一天,美股卻仍然延續了強勁的反彈勢頭。繼6月5日盤中創新新高後,納斯達克(9953.753, 29.01, 0.29%)綜合指數6月8日上漲1.13% ,收於歷史新高紀錄9924.74點,離10000點只有咫尺之遙。這意味著該指數已經收復了今年2月份以來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而導致的全部跌幅,並且開始上漲。這是納指有史以來第二快的反彈,歷史上最快的反彈發生在2009年4月9日。標普500指數和道瓊(27272.3008, -300.14, -1.09%)指數從最低點的上漲幅度也都已經接近了50%,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幅度來看,這都是一個驚人的反彈。
儘管新冠病毒疫情仍在蔓延,經濟遠未恢復正常,喬治‧佛洛依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了全美範圍的抗議和騷亂,但看上去除非流星撞擊地球,否則美股指數很有可能在年底前就收復失地,甚至創下新高——就算真的有流星撞擊地球,可能也只是延緩這個過程而已。
股市和經濟之間看起來完全脫節了,到底誰對誰錯?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信念是:市場永遠是對的。股市是一個領先指標,投資者總是向前看的,市場比經濟學家們更早看到了經濟復甦的跡象。所以對於現在的市場,說牛市也說得通,說熊市也說得通。以朱利安‧伊曼紐爾(Julian Emanuel)為首的BTIG策略師則表示,現在不是熊市,也不是之前的牛市,由於3月23日以來的週期性波動證據如此確鑿,而是新一輪牛市已經開始了。
股市是一個領先指標
自從3月23日股市觸底以來,我們就一直在想,從那時起到6月4日收盤時,上漲幅度已經足足有43%的標準普爾500指數,還能怎麼繼續走高。現在我們知道了。
6月5日,我們瞭解到美國經濟在5月份增加了250萬個工作崗位,預計失業人數將達到800萬,失業率意外地降至13.3% ,低於4月份的14.7% ,遠高於經濟學家們所預測的19.1%。
如果僅僅說這個數字出乎意料,還不足以形容人們的驚訝,但股市除外。實際上,市場一直在告訴我們,好消息即將到來。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私人財富管理公司(CIBC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戴夫‧多納貝迪安(Dave Donabedian)表示: 「顯然,股市嗅到了復甦的步伐就在前方」。
人們很容易忘記,股市是一個領先指標ーー在我們得到數據之前,它就已經開始做出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標準普爾500指數在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時,就已經在做自由落體運動,然後便隨著新聞標題的不斷惡化而開始上升。這也是為什麼上週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了1727.87點,漲幅6.8%,至27110.98點,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3.4%,至9814.08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4.9%,至3193.93點。
這並不是說一切都已經盡善盡美。儘管數據不錯,但失業數據中卻包含了一些令人費解的怪事。首先,統計部門可能誇大了就業的改善,因為他們沒有把那些沒有工作的就業人員歸類為失業人員。羅森伯格研究所的戴維‧羅森伯格指出,美國勞工統計局承認數據存在誤差,導致失業率被低估,修正後的失業率將達到16.3% 。但即便是這個修正後的失業率,也好於此前的預期。
羅森博格還指出,薪水保護計畫鼓勵小企業在5月份重新僱傭工人,這樣他們的貸款就會變成補助金。「鑑於這種改變已經發生,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接下來企業招聘率將會下降」,他寫道, 「這就是為什麼根據當前的失業率數據來推斷可能會造成巨大的錯誤,因為這種統計上的扭曲可能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比如它導致新的刺激計畫不能通過,市場目前正押注於它能通過,但目前來看不能通過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從表面上看,在就業人數公佈後,通過這一法案的可能性就變小了。例如,白宮經濟顧問斯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就說,美國現在不需要這樣的政策。儘管如此,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多納貝迪安認為,在距離大選只有五個月的情況下,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們將聽到華盛頓為數不多的財政鷹派人士的懷疑態度,」他說,「但是人們都不希望被稱為吝嗇鬼」。
同樣的,如果經濟在復甦,美國聯準會可能會感受到要求其減少對市場貨幣政策支持的壓力。美國聯準會將於本週三(6月10日)召開會議。上週五,就業數據推動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上漲了0.085個百分點,至0.903%,上週收盤時為0.65%左右。如果國債殖利率上升過快,投資者可能就會開始擔心美國聯準會是否會堅持寬鬆貨幣政策,股市就可能會受到衝擊。
如果市場是對的,投資者該怎麼辦?
在這種背景下該怎麼辦?就目前而言,它意味著要搭上週期股的潮流。曾經在4月中旬建議投資者買入股票的富國證券(Wells Fargo Securities)策略師克里斯托弗‧哈維(Christopher Harvey)現在建議投資者繼續考慮市場的週期性因素,而不是長期股。這意味著他傾向於買入信用卡公司、房地產公司等等,以及科技領域的硬件和半導體,而不是軟件公司。
「我們希望弱化任何具有強勁動量的東西」,哈維說,「去找到你的落伍者、你的失敗故事和你的逆向投資股」。
好消息是,週期型股票跟價值型股票在市場中所處的位置差不多,從表面上看,這個市場似乎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水平之——但其實並不是大多數股票都處於最貴水平。
路佛集團戰略分析師吉姆‧保爾森(Jim Paulsen)將市場分為了兩組,一組中包含了估值最高的四分之一股票,另一組中包含了剩下的四分之三的股票,並且將這兩組股票的價格一直追溯到1950年。儘管最昂貴的股票在變得更貴,平均市盈率從26.3倍上升到了38.3倍,但市場其他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沒有太大變化,僅僅從13.2倍上升到了14.5倍。重點在於, 「大市並沒有被高估,」保爾森說。
股市接下來還會順利上漲嗎?當然不會。在上漲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小問題,市場不會永遠都上漲。
但市場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