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張明:新冠疫情過後美元地位可能不降反升
日期
2020-06-08
2020年06月06日19:42 界面新聞
 

原標題:張明:新冠疫情過後美元地位可能不降反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世界經濟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日前表示,新冠疫情過後,美元地位可能不降反升。

  為降低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美聯儲自3月初以來採取了一系列寬鬆措施,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已從疫情前的4.4萬億美元飆升至超過7萬億美元,未來可能會升破10萬億美元。因此,不少觀點認為美元流動性增加會導緻美元貶值,並損及美元國際地位。

  但張明表達了不同看法,原因有三。6月6日,他在南開大學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說,疫情雖然重創了美國,但同樣也重創了美國的競爭對手。其次,美國刺激政策的出台時機與力度都優於其他發達國家。第三,金融動盪反而會強化美元與美國國債的避險資產地位。

  研討會上,張明回顧了近十年全球貨幣地位的變動。他指出,在國際支付方面,2013年之前,歐元是全球主要的支付貨幣,但2010-12年歐債危機後,歐元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地位顯著下降,佔比從近40%降至目前不到35%左右,而美元的比重則從3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近40%。而人民幣目前佔比不到2%。

  從全球外匯交易維度來看,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2007年美元占比為86%,去年為88%,同期,歐元從37%降到32%。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全球儲備貨幣來看,歐元從誕生後至2010年地位一直在上升,但歐債危機後,份額下降了7-8個百分點。而美元與2008年相比,其在儲備貨幣中的佔比維持在60%左右,地位非常牢固。

  張明進一步稱,過去十年美元不升反降的原因主要有五個。一是過去十年美國經濟增速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二是過去十年美國股市表現好於其他發達市場,三是過去十年美國國債收益率對長期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四是過去十年美元表現總體上優於其他發達國家貨幣,最後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雙邊美元互換機制。

  在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先後與13家央行簽署了臨時性雙邊美元互換,在危機期間為這些經濟體的金融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美聯儲恢復了與歐洲、英格蘭、瑞士、加拿大、日本央行的雙邊美元互換,並數次延長協議期限。

  張明認為,目前疫情下的狀況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相仿,這意味著疫情結束後美元地位不降反升。

  他特別指出,雙邊美元互換機制在本次新冠疫情危機中再度擴展與強化。3月16日,美聯儲聯合歐洲、英格蘭、瑞士、加拿大、日本等五大央行宣布採取協調行動,利用現有貨幣互換額度為美元流動性提供支持。3月19日,美聯儲與另外9家央行創建了臨時性美元流動互換安排。這15家央行覆蓋了幾乎所有大型發達經濟體以及一些重要的發展中經濟體。

  “如果未來這一體系繼續擴展並尋求長期化、多邊化與製度化的話,這就意味著美聯儲另起爐灶,在IMF之外重新構建了一套新的全球流動性供給機制。”張明說,“這一方面會繼續強化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沒有被納入這一機制的貨幣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

  他還表示,國際儲備貨幣的演化是一個漸進而緩慢的過程,除非儲備貨幣發行國政府犯下了重大錯誤,或儲備貨幣發行國經濟遭遇了重大危機而不能自拔,或重大競爭對手快速崛起,否則儲備貨幣的更替將會經歷很長的時間。

  “未來10年內,人民幣赶超英鎊與日元成長為全球第三大貨幣,是更為現實的目標。”張明說。

責任編輯:張國帥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