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油價明顯回升,這表明歐佩克的減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現在,歐佩克+將再次面臨抉擇。
根據最新消息,歐佩克+成員國接近達成一致,將下一次大會召開日期從6月9日-10日提前至6月4日。三位歐佩克+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不會反對這一提議。這場會議最重要的議程,是下一階段減產協議的執行計劃。
油價剛剛才有所好轉,歐佩克+便急著開會,會上會出現什麼意外呢?
01 沙特想深化減產,俄羅斯怎麼看?
截至目前,歐佩克+合作成果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在減產協議正式執行的第一個月,20個歐佩克+成員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產。而在歐佩克+之外,EIA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日產量在兩個月內減少了160萬桶,降幅達12%;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石油產量也大減100萬桶/日,減產幅度高達25%。
在全球產油國的共同努力下,油市朝著供需平衡的目標闊步前進,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過正因油價出現反彈契機,且原油庫存也有明顯下降,所以歐佩克+減產聯盟內部,似乎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上週表示,在大幅減產和需求回升雙重利好的助力下,全球原油市場有望在6月或7月達到供需平衡。這意味著,現在是時候重新考慮下一階段的減產計劃了。
無獨有偶,沙特等歐佩克成員國也有意調整減產計劃。但尷尬的是,減產聯盟兩位大佬的計劃截然相反:
俄羅斯方面的態度是,由于需求已經穩步復蘇,逐漸放鬆産量限制是合理的。俄羅斯希望從7月起放鬆减産配額 ,這符合歐佩克+此前的計劃。
沙特則認爲,油市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麽欣欣向榮。有市場消息指出,沙特正尋求和其他一些歐佩克産油國達成一致,希望將目前减産970萬桶/日的計劃延長至今年12月。
這一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沒錯,今年3月份歐佩克+大會召開前,沙特和俄羅斯同樣對减産計劃的執行力度和後續調整産生分歧。最終的結果我們都很清楚,雙方談判破裂,沙特掀起石油價格戰,油價至今都難以恢復元氣。
至於出現分歧的原因,還是那個老問題—— 各大產油國對油價的預期和需求不一樣。對於沙特來說,當前在30美元上下徘徊的油價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因為要支撐經濟,沙特已經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外匯儲備大幅下降。在這種危急關頭,沙特對能源收入的依賴性前所未有的高。
數據顯示,4月沙特外匯儲備下降了247億美元,沙特財政部長賈達安(Mohammed Al-Jadaan)周末發表聲明稱,政府在3月和4月已將約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轉移至主權財富基金,希望可以用于抄底股市。不過抄底結果未知,IMF的數據則顯示,沙特今年財政赤字將擴大至GDP的近13%。
如果想為國內經濟建設提供足夠資金,沙特就必須讓油價盡快回升,所以趁著油市恢復勢頭良好提出深化減產的方案就不難理解了。可問題是,俄羅斯似乎對油價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這個分歧,在3月份的會議上無法彌合,現在,恐怕也很難有突破性進展。
02 最可能的結果:一切維持原狀
當然了,和3月份全球一片蕭條的經濟狀況不同,現在歐美各國已經相繼走出低谷。有分析指出,如果俄羅斯不同意深化減產的話,沙特也不會像此前那樣態度強硬,只要各大產油國都能完成當前減產任務,對於油市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利好。
那麼減產協議生效一個月後,各大產油國的減產任務完成得怎樣呢?
令沙特揪心的是,好像真的完成得不怎麼樣。
路透調查發現,5月份歐佩克石油產量的確降至近20年來的低位,13個成員國本月的平均日產量為2477萬桶,較4月修正後的日產量減少591萬桶。
然而,Petroo Logistics執行長Daniel Gerber對路透表示,從歐佩克產油國向買家承諾的原油供應量來看,不少國家的實際產油量遠高於減產協議要求的水平。
“調查發現,截至5月,歐佩克成員國整體的减産執行率只有74%。其中,伊拉克的减産執行率只有可憐的38%,尼日利亞更是低至19%,在歐佩克成員國中處于墊底位置。”
對於部分生產商來說,提高產量的誘惑確實很誘人,但油價的短暫回升不應被視為放鬆限制的標誌——尤其要注意,當前的減產效果是在部分產油國自願額外減產之下達成的。
5月早些時候,沙特决定在歐佩克+協議的基礎上,在6月份進一步减産。這可能會導致市場上每天减少120萬桶石油供應量,幷使沙特6月份石油産量降至每天750萬桶,達到過去20年來的最低水平。
雖然沙特可能不會像之前那樣,非要俄羅斯同意深化減產不可,但如果歐佩克+成員國在無法完成減產任務的情況下還斗膽要求放鬆限制,沙特恐怕就不會輕易答應了。
03 需求低迷,40美元的油價依然遙不可及
考慮到減產協議不過剛正式實行一個月,各國需要多點時間適應也是可以理解。但除了減產執行率之外,需求復蘇程度不及預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事實上,美國、歐洲和中國以外的大部分亞洲地區,需求復蘇這個說法,都站不住腳。
全球能源諮詢公司ICF石油市場高級主管湯姆•奧康納(Tom O 'Connor)表示,歸根結底,原油需求的決定性因素是燃料需求。如果潛在的需求低迷再持續一段時間的話,市場的樂觀情緒很快就會消散。
在這種情況下,油價的前景如何?Piper Sandler首席技術分析師Craig Johnson指出,33美元是WTI原油近期最強大的支撐位,但要想突破40美元大關,就要突破200日均線,這對當前的油價來說還是很大的挑戰。
而根據路透社的調查,43位分析師對WTI原油2020年的平均價格的預期中值為每桶32.78美元,大致與上週五的收盤價持平。布油本年度均價預期為37.58美元/桶,較4月份的預期已有明顯改善。不過總的來說,在分析師們看來,超過40美元的油價,依然可望不可即。
總結:考驗團結的時刻到了
根據歐佩克+此前達成的協議,減產額度採取遞減模式,7月過後俄羅斯完全有權利根據當初簽訂的協議放鬆減產限制。
第一階段:2020年5月1日開始,爲期兩個月,减産總量970萬桶/日。
第二階段: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减産總量770萬桶/日。
第三階段: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减産總量580萬桶/日。
換句話說,如果俄羅斯在7月放鬆減產限制的話,每天原油供應量會較目前水平增加200萬-400萬桶。
上週,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通話中,兩國同意相互協調。在4月份達成來之不易的減產協議之後,現在到來考驗歐佩克+減產聯盟團結程度的時候了。為了確保油價反彈不是曇花一現,沙特和俄羅斯的緊密合作相當重要。
責任編輯: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