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一位長期跟踪能源市場的公募研究員9日表示,“按照0PEC歷次談判的表現來看,國際油市的動蕩可能才剛剛開始,在供需雙殺的格局下,預計上半年油價都難有較好表現。”而在原油價格跌至30美元/桶之後,市場不清楚底部在哪裏,但大部分都考慮在10—20美元/桶之間。
這無疑加重了進入“低油價時代”的預期。對于油服行業而言,上游開采企業資本性支出的减少,無疑將促使全行業收入銳减。
以上一輪油價下跌期間爲例。2012年,Brent原油期貨在100美元/桶上方運行,當期中國石油(35.135, -2.21, -5.93%)資本性支出爲3525億元。2015年油價跌破60美元/桶,公司資本性支出縮减至2022億元,幷于次年創下1724億元的新低。
直至2017年國際油價企穩,中國石油資本性支出方才見底回升,但是2016年中海油服(601808.SH)、石化油服(600871.SH)曾經出現過雙雙虧損過百億的一幕。
上述規律放在海外原油開采及油服行業同樣適用。
今日晚間,俄羅斯財政部3月9日對暴跌作出回應,即便未來6至10年內油價維持在每桶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仍有充足儲備來彌補收入損失。
只是,按照當前市場的各方預期,國際油價不排除跌到20美元至10美元/桶的可能。
“或許,只有美國才可以拯救油價。”卓創資訊分析師朱光明9日表示。在他看來,一方面,石油美元體系的穩步基礎是沙特與美國之間石油美元高度的流通性。在美國不斷提高自身原油産量的同時,對于進口依存度不斷降低,加之原油價格不斷下跌,這就造成兩者之間石油美元流通的大幅縮减,這對于美元體系的穩固是很不利的。
一旦美元在全球基準貨幣中效應變弱,歐元,英鎊甚至人民幣就會趁機崛起,這是美國不能承受的。在原油數量流通减少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適度提高原油價格。另一方面,原油價格下跌發生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窗口,這與1997年亞洲危機時間點相同。供應放水,需求下滑,這兩點是壓垮經濟的罪魁禍首。無論是美股還是歐洲股市,均出現了跳水的節奏,而黃金和國債節節攀升。或許,我們不是擔心全球經濟疲軟,而是經濟危機已經到來。在美國大選的關鍵時刻,那些大人物必然寢食難安。
對于未來,他給出兩種演變可能,一是直接施壓沙特進行减産,以穩定油市,二是促使美國葉岩油加入减産。
若發展至此,全球三大産油國達成攻守同盟,油價或許會迎來春天。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