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16:30 新浪財經綜合
有一點是很清晰的:緊盯兩個國家的走勢便足以一窺石油的近期前景。
又到一年年底,立場各不相同的權威們又開始發表對明年油價的前景預測。雖然龐大的信息量足以讓人迷惑,但有一點是很清晰的:緊盯兩個國家的走勢便足以一窺石油的近期前景。
當然,這兩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和印度,它們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路透專欄作者John Kemp指出,這兩個國家的石油消費總量合計佔全球的近五分之一。
近年來,當提到油價走勢時,中國和印度的重要性一直遠超美國,這是因為中印兩國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比美國要快得多。據BP數據,中國的石油需求年均增長達到5.5%。而印度自2008年以來需求增長達到約5.1%。與此同時,美國過去十年的石油需求僅增長了0.5%。
此外,中印兩國對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也是另一個想預測油價走勢就要關注這兩國的原因。在中國,進口石油佔其消費總量的70%,而在印度,這一比例甚至更高,超過80%。
在2018年,中國平均每日消費石油1350萬桶,印度平均每日消費510萬桶。因此,從中國與印度傳來的任何經濟訊息都能迅速影響油價這點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就預測油價而言,也不能說只有中國和印度是唯一重要的石油消費國。儘管需求增長緩慢,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每日消耗約2000萬桶原油。也正是因為美國石油消費量巨大,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佈的美國原油市場週報才會如此受石油交易商歡迎。
然而更有趣的是,似乎沒有人關注美國的石油進口情況。據EIA的最新報告,美國在12月首週進口石油690萬桶/日,這佔美國國內消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甚至超過了印度的消費總量。不過,美國石油進口數據並不是衡量油價的熱門指標,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其需求增長趨勢不如中國和印度。
但是,儘管美國消費量對油價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它已成為石油供給側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短短幾年,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同時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之一。頁岩革命不僅使得美國在能源需求方面更能自給自足,還使其對石油市場主導者(尤其是在亞洲)——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發起了直接挑戰。
因此,在供給端,市場必須留意美國、歐佩克和俄羅斯。然而在需求端,密切關注中印兩國就足夠了。不論同時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在這兩個國家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立刻影響油價。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