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中旬以來,美股幾乎每天都刷新著歷史高位,CNN的「恐懼與貪婪」指數也同步來到了「極端貪婪」區域,這令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心,股市極度瘋狂的買入熱情恐醞釀風險。不過,一項「聰明錢指標」當前卻暗示,當前市場或許還無需居高思危,而是可以看得更高!
本週五為衍生性金融商品到期結算日,也即一年四度的「四巫日」。對此,VikingAnalytics創始人Erik Lytikainen表示,就像去年一樣,投資者或許即將見證一波行情——但不一定是在2018年看到的那種大跌景象。
Lytikainen在RealInvestmentAdvice.com上發文表示,去年12月,在當年最後一個月期權到期之時及附近,標普500指數下跌了近300點。這種急劇下降與市場伽瑪(gamma)的飆升同時發生,他認為,這種下跌是由於看空期權的賣方,所帶動的停損賣壓所加大的。
Gamma(γ)帶有一種加速度的概念,反映期貨在價格變動時的加速狀況,Lytikainen將對γ的研究描述為類似於對市場風險的研究,意即伽瑪值較高時,風險就高;較低時,風險較低。
他表示,對市場伽瑪的研究,可以被視為最終的「聰明錢指標」。如下圖,比較美股與「預測伽瑪中性(Forecast Gamma Neutral)」的變化,目前急速變動的方向,與去年12月時正好相反。
Lytikainen預計,如果今年看漲期權的賣方,正承受去年看空期權賣方同樣的痛苦,需要被迫買進的話,那麼標普500指數將需要來到3295,比當前水準高出約100點。
他說:「雖然我並不是說股市會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裡「融漲」,但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Lytikainen指出,當然,市場仍有其他的風險在左右盤勢,例如貿易意外狀況以及彈劾案的發展等。但Lytikainen相信,現在交易美股,要不然就在場外觀望,要不然就押注市場將見到劇烈漲跌,期望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