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拜「金」熱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央行增持黃金已成趨勢,金十此前報導,波蘭央行本週一表示,其剛從倫敦金庫運回100噸黃金。
當時,波蘭央行表示,增持黃金主要是出於兩點考慮:一是對沖地緣政治風險,二是黃金能充當經濟經濟體系的緩衝劑和政府信譽的強力支柱。
給黃金帶「高帽」的不止波蘭央行,還有德國央行、芬蘭銀行、法國銀行、瑞典央行等。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近日直言:黃金代表恆久不衰的價值。黃金佔德國儲備資產的很大份額,是支撐人們信心的主要支柱,也是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基石。芬蘭銀行指出,黃金是一種真正的全球支付手段。法國銀行則認為,黃金是最終的價值存儲。
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對黃金愛不釋手,IMF指出,不同於債券的股票,黃金是唯一沒有對家的避險資產。在IMF的資產負債表上,「黃金」這一資產明晃晃地出現在第一行,也就是說,黃金在IMF儲備資產裡所佔比重是最大的。
當然,這些央行對黃金的痴迷可不僅僅是流於表面的,和波蘭央行一樣,這些央行在發表鏗鏘有力的聲明外,也在採取相應的行動。法國、瑞典和德國央行都明確將提高黃金儲備以解決流動性問題。
德國央行考慮從倫敦金庫和美國聯準會運回數十噸黃金;
法國央行在密謀一項計畫,以提高其黃金儲備的質量,確保金庫裡的金條均符合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標準;
瑞典央行則將不符合倫敦合格交割標準的部分黃金儲備統統替換為符合標準的新金條。
歐洲這幾大央行和其他機構對黃金達到如此痴迷程度也不難理解,儘管當前經濟衰退的風險已有所減弱,但是債務規模龐大卻已是不爭的事實。正如著名經濟學家John Exter所說,當前全球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320%,當債務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泡沫將會破裂,屆時黃金就是最安全的資產了。
對於央行和一些大機構來說,黃金確實適合充當一項長期持有的資產。因此,就算近期黃金始終掙脫不了1460美元的「磁力」,難改頹勢,但央行和機構對黃金的執念也絲毫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