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投資者都會納悶,近期市場上樂觀情緒逐步升溫,為什麼原油作為傳統的風險資產,卻就連上漲的苗頭都看不見?
確實,隨著貿易局勢向好,脫歐方面也頻頻傳來好消息,近幾天風險資產大振,美股週一創下紀錄新高。昨天公佈的美國小非農、GDP等數據意外造好,隔夜美國聯準會又宣佈降息,兩大利好刺激下股市漲聲一片,標普500指數續刷歷史高位。
這股熱浪今早也蔓延至亞太市場,A股高開,滬指漲0.2%,深成指漲0.3%,創業板指漲0.3%;香港恆生指數漲超200點;MSCI亞洲(除日本外)股指漲超0.6%。
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油市,原油繼上週大幅收漲後,本週初始就開局不利,隨後連跌三天。

而在隔夜降息聲落地後,油市可謂風平浪靜,隨後甚至延續了日內的跌勢。美油一度失守55美元大關,布油僅僅險守60美元關口。

Oilprice分析師指出,這樣分化現象的背後原因是,貿易局勢好轉的樂觀情緒也不足以抵消經濟衰退陰雲下全球原油需求疲軟的擔憂。股市更容易出現「買謠言、賣真相」的現象,波動性更大;而對於原油來說,除非貿易方面已經洽商完畢,否則在市場對基本面的悲觀預期下,油價難改疲態。
Oilprice分析師預測,儘管市場上樂觀情緒依然洋溢著,原油的未來走勢卻依然將相當反覆,主要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①美國經濟指標喜憂參半
儘管昨天公佈的三大數據顯示美國就業、通膨和經濟增速的宏觀情況依然穩健,但是從其他數據來看,美國經濟指標好壞參半。本月早些時候公佈的9月份ISM製造業指數跌至10年低點的47.8。
與此同時,上週公佈的製造業PMI數據卻意外好於預期,並且是自4月以來最高水平。如此分化的數據可能說明美國經濟並不如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所認為的那樣悲觀,經濟衰退風險對原油需求的影響也未必如他們渲染的那麼嚴重。
②歐佩克內部對減產存分歧
儘管市場普遍預期歐佩克將在12月的大會上宣佈深化減產的決定,近期部分歐佩克官員也似乎走漏風聲,然而事實上,歐佩克內部已早現裂痕。
首先是俄羅斯左右搖擺的態度——俄羅斯能源部上週表示,俄羅斯將繼續與沙烏地阿拉伯以及歐佩克+合作,以維護油市穩定。然而本週,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又表示,現在談論歐佩克及其他產油國加大減產力度為時太早。
其次,歐佩克內部部分成員國因為承受不住減產導致的財政收入減少,對減產協議存有異議,厄瓜多爾此前更因此而憤然「退群」,伊拉克、俄羅斯、尼日利亞等國都在私底下悄悄增產。
歐佩克這樣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超級能源組織,其凝聚力已大不如前,那份一度支撐起油市半邊天的減產協議,可能也注定將隨時代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