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際局勢頻頻傳來好消息,先是上週貿易局勢傳來佳音;除此之外,週四脫歐協議也終於與歐盟方面達成一致。儘管圍繞著無協議脫歐的擔憂情緒起伏不定,英鎊行情也如坐過山車,但是隨著大限臨近,局勢顯得越發明朗了。
此外,市場最為“牽掛”的美債收益率曲線在美聯儲公佈了每月600億美元的購票計劃後,也暫時終結了倒掛的“厄運”。
至少從表面上看,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有所緩解的地緣政治風險應該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市場前景。然而,金融時報的分析師認為,好消息的湧入只會產生短時適度的反彈,因為投資者仍然保持謹慎。
首先,數量上看,美股表現優異的股票不多。Bespoke投資集團的George Pearkes指出,儘管美股仍處於高位,但是高於50天移動平均線的股票數量比重仍然比較少。換句話說,越來越少的股票撐起大盤,這表示基金經理對近期前景依然感到悲觀。
本週眾多美國企業公佈了季度財報,這也進一步抑制市場的樂觀情緒。根據法國興業銀行的數據,MSCI全球指數收錄的股票中,超過70%的公司本季度財報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該行的分析師Andrew Lapthorne警告說:
“股票市場顯然以及失去了經濟動力。”
此外,越來越多的散戶在拋棄股票基金,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出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值。
如此悲觀情緒不是沒有道理的。根據Statista網站進行的“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Outlook)”的研究,未來六個月,全球經濟發展預期發展的得分將從當前的32驟減至-5。
該項研究綜合了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對未來經濟狀況的看法,具體來看:當前市場對美國的經濟狀況還是比較樂觀,得分高達58%。但在六個月後,這一數字驟減至-11。專家對歐洲的預期最為負面,為-22;而對亞洲未來發展的預期最樂觀,達到6。

金融時報指出,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還是十分濃厚。就目前而言,很難看到令局面完全逆轉的催化劑,儘管各國央行是支撐市場的主要動力,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升市場,但是當前的環境還是相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