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7月30日),法國、德國和歐元區公佈了一系列經濟數據,描繪出了歐元區黯淡的經濟增長前景,為歐洲央行政策制定者中主張進一步降息和購債的鴿派提供了支持。
法國第二季經濟增長意外放緩,因家庭支出轉弱,且7月德國消費者信心連續第三個月惡化,進一步顯示歐元區整體經濟正在降溫。
歐元區兩個最大經濟體公佈的數據乏力,這支持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的評估。德拉基認為,經濟增長前景正在惡化,歐洲央行應出台更多貨幣刺激措施。
初步數據顯示,德國7月CPI從上月的1.5%回落至1.1%,進一步表明經濟疲軟。這是自2016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標誌著德國通脹率連續第三個月遠低於歐洲央行為整個歐元區設定的接近但低於2%的目標。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經濟學家Sebastian Wanke表示,這種情況讓消費者歡呼,儲蓄者哭泣。德拉基在他的任期內肯定不會提高利率了。
德拉基的歐洲央行行長任期將於10月31日結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屆時將接替他的職位。
寬鬆政策應盡快實施
歐盟執委會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經濟景氣惡化至逾三年最低水準,經濟前景更加黯淡。
凱投宏觀Melanie Debono表示,週二公佈的數據為歐元區今年經濟僅會增長1%提供了佐證,也為歐洲央行儘早採取行動措施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4-6月,法國經濟增長0.2%,低於前一季0.3%的增幅。
但這也表明,法國經濟比德國等一些鄰國更具韌性,法國對出口的依賴程度較低,受全球波動的影響較小。
儘管法國總統馬克龍推出了100多億歐元(合111億美元)刺激購買力的一系列措施,但作為法國經濟增長傳統引擎的家庭支出僅增長0.2%,為一年來的最低水平。
越來越擔憂經濟前景
外界普遍預期德國第二季經濟將萎縮,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第三季可能不會有任何改善,這引發了對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擔憂。
GfK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一個月前的9.8降至9.7,該指數基於對約2,000名德國人的調查。這是自2017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由於德國出口商受到貿易爭端和英國脫歐不確定性的衝擊,家庭支出和建築業已成為德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創紀錄的高就業率、高於通脹水平的加薪和較低的借貸成本,提振了國內需求。
但消費者信心持續下降表明,依賴出口的德國製造業的衰退正在蔓延至經濟的其他領域,僱員們越來越擔心自己可能很快就會失業。
GfK研究人員Rolf Buerkl表示,與美國的貿易戰、正在進行的脫歐談判以及全球經濟放緩,是人們憂慮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他補充說,在出口驅動型行業,特別是汽車行業及其供應商就業的消費者受到的影響最大。GfK調查中的購買傾向指標也惡化至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
Buerkl表示,消費者信心面臨的主要威脅是對失業的擔憂與日俱增。並警告,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未來幾個月的家庭支出可能會下降。
匯通財經APP提醒,此前,歐央行在議息會議上宣布保持利率不變,讓歐元“一破三折”,最終,德拉基對歐元區經濟的比預期更為積極的判斷,拯救了歐元。但是,週二兩項數據的公佈,讓人看到了歐元區的經濟狀況似乎並不樂觀,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歐央行的寬鬆措施更快實施,屆時,歐元將進一步承壓。投資者應持續關注歐洲央行的相關信息和美聯儲決議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