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疊加美國徹底封殺伊朗原油,國際油價漲勢如虹。
4月22日週一,美國白宮正式發布聲明,稱特朗普決定不會更新伊朗5月到期的原油豁免政策,目的是將伊朗的原油出口降至零。
聲明還提到,美國、沙特、阿聯酋這三大能源生產國已經同意採取及時行動,確保在伊朗石油全部撤出市場之際,保證全球原油需求。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進一步表示,“我們有信心原油市場將維持穩定,將和原油生產商一起將此事對原油價格的影響降至最低”。
消息過後,布油、美油維持漲勢,目前漲幅均超過2%,分別報73.84美元/桶、65.47美元/桶。
稍早,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援引伊朗高級軍事官員Alireza Tangsiri稱,若伊朗被禁止使用霍爾木茲海峽,該國將關閉這一重要原油運輸通道。
自美國恢復對伊朗制裁以來,伊朗已經多次威脅封鎖運油“咽喉”霍爾木茲海峽。但如果這一威脅成真,後果不堪設想——全球大約五分之一的海運石油從這裡經過,沙特、伊朗和卡塔爾等國家都使用霍爾木茲海峽運輸原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每天大約有1550萬桶原油從該海峽經過。
彭博社認為,伊朗軍方的最新回應很有可能就是為了阻止美國削減伊朗石油出口的計劃。但值此之際,特朗普已經對伊朗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
去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退出2015年伊核協議,並於去年11月恢復對伊朗制裁,禁止伊朗向國際市場出口石油。但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印度、日本、韓國、土耳其、意大利和希臘暫時提供180天的伊朗石油進口豁免權,給予他們更多時間尋找替代石油來源。
美國希望,這些地區未來幾個月持續減少對伊朗進口石油,以達到在180天的豁免期內將伊朗石油出口量降低至0的意圖。分析認為,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是為了遏制伊朗經濟收入,暫時尋求部分豁免是為了應對因進口持續削減而導致油價被推高。
如今,180天的豁免期已“大限將至”。不過在上述這八個獲得暫時豁免的地區中,僅有中國台灣地區、意大利和希臘已將伊朗的石油進口量減少到零。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