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創下10年來最好一季度成績之後,堅持看跌美股的Michael Wilson發話了。
4月7日,這位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美股策略師在該行周刊《Sunday Start》寫到,當投資者更關注別人在做什麼而不是基本面時,美股的上升趨勢可能就已經結束了;投資者在去年12月一度對市場出現純粹的、負面的擔心情緒,而現在更多的是“擔心錯過”(FOMO)。
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不止一次使用“擔心錯過”這一理由來解釋今年市場的變化,而能夠被佐證的案例也在增加。
“擔心錯過”讓投資者忽略了悲觀的基本面
投資者擔心錯過的心理,在Wilson看來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他寫到,今年一季度,全球股市不放過任何一個利好消息,這一勢頭在二季度依然延續。
標普500指數第一季度上漲了13%,為2009年以來最佳季度表現,同時創下1998年以來的最佳首季表現。
第二季度開局,受到中國三月份樂觀PMI的影響,疊加國際貿易談判順利,美股漲勢依然不錯。自4月1日以來,標普500指數從2855.57點漲到2892.74點,漲幅1.3%。
但值得注意的是,Wilson提到投資者擔心錯過的心理,主要強調的是他們正在忽略對基本面觀察。而從Wilson的角度看,基本面其實並不樂觀,而且還隱含著未來美股可能下跌的跡象。
我認為,在本月公佈第一季度業績時,美國經濟和企業的數據將繼續令人失望。與1月份不同的是,我懷疑壞的基本面消息將不再對股市有利,因為目前股市估值明顯過高,而且美聯儲目前無法在不發出降息信號的情況下做進一步的調整。從歷史上看,第一次降息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危險信號,因為它預示著更疲弱的增長。
Wilson寫到,在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高於趨勢水平的資本支出和庫存膨脹的影響下,美股企業的利潤承壓。這種壓力在企業去年第四季度的盈利報告中就已經顯現出來。
我承認美聯儲在去年的緊縮政策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滾動熊市”。但美聯儲的做法並沒有錯。因為當時美國在已經充分就業、增速略高於潛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情況下,繼續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並不合時宜,所以美聯儲才推出了貨幣緊縮政策。
Wilson進一步指出,即便美聯儲對緩解企業的融資狀況有所幫助,但對企業成本的上升愛莫能助。而如果企業決定通過削減勞動力、資本支出以及庫存的方式來保護利潤的話,那麼企業利潤衰退轉變為市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
“擔心錯過”已被華爾街多次引用 案例也不少
Wilson近一年來堅持看跌美股。
去年5月,他認為美國減稅政策負面影響逐漸顯現,金融環境趨緊,科技股統治力不再,美股和全球股市的階段性頭部到來。去年10月,他直指美股滾動的熊市正繼續取得進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長期牛市的背景下,正變成一個週期性的熊市。今年1月,他繼續悲觀地認為,美國經濟數據進一步惡化,標普500指數將重新測試去年12月低點,敦促客戶在這之前逃離股市。
用“擔心錯過”這一理由解釋今年市場的變化,Wilson不是第一人。
美林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在1月一份報告中寫道,投資人爭相進入股市,是受到了一種“擔心錯過”的心理驅使。今年2月,高盛也表示,由於投資者“擔心錯失”,中國A股有望大漲50%。
越來越多的案例也在佐證“擔心錯過”這一市場情緒。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市場上的FOMO情緒在神助攻Lyft火爆的IPO;而近年來在全球經濟版圖上默默無聞的中亞國家,其發行的政府債券居然都到了被投資者瘋搶的地步,這背後也是FOMO情緒在作祟。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