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增長、低通脹的相似性正在讓歐洲與日本越來越像,但是也許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C. Koo)上週五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日本“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糟”,歐洲央行可以從日本“失去的十年”中學習。
辜朝明稱,泡沫經濟後,儘管日本全國商業地產價格暴跌,但是日本GDP從未低於泡沫時期峰值時的水平,失業率也沒有高於過5.5%,“如果這是日本化(Japanization),那麼不是壞事。”
辜朝明稱,歐洲人還誤解的一點是,他們認為日本走不出經濟衰退,是因為日本沒有足夠快地清理銀行系統,但是不良貸款數字與日本糟糕的稅務體係有關。
對於向日本學習,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貝萊德的全球固收首席投資官Rick Rieder認為,歐洲央行是時候像日本央行一樣行動了。
Rieder在接受彭博採訪時指出,歐洲央行應該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來刺激資本投資和兼併活動,在下一次刺激經濟的嘗試中,歐洲央行應該購買股票。
東京證券交易所周四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截至週日的財政年度中,日本央行通過資產購買計劃購買了價值約為5.65萬億日元的股票,顯示出日本央行在市場中的巨大作用。
“日本化”
多年來,日本通過資產購買、政府開支和負利率刺激經濟,但是仍無法達到通脹目標。所謂“日本化”指的就是經濟體經歷持續的低增長,並伴隨著低通脹,利率往往保持在低位。
經濟增速放緩,讓歐洲央行失去了退出貨幣刺激的底氣。
3月7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關於加息的措辭從“至少在2019年夏末之前維持利率不變”變成“預計至少在2019年底前將保持利率不變”;同時重啟新一輪TLTRO,幫助保持良好的銀行貸款環境、有助於貨幣政策的順利傳導。
經濟預期部分,歐洲央行將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7%下調到1.1%,並暗示2021年前2%的通脹目標都有可能無法實現。
另外在3月底,路透社援引兩位消息人士稱,歐洲央行正在考慮降低銀行超額準備金費率,以抵消其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副作用。金融博客Zerohedge指出,降低銀行超額準備金利率已經被日本央行實施多年,歐央行此舉意味著歐洲正在加速其日本化進程。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