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來看,北上資金如此大規模淨賣出的情況很少出現,單日淨賣出超過40億元的只有10次,其中還有5次發生在2015年股市劇烈波動時期。
考慮到2015年滬深港通開通時間不久(不滿一年),且當時A股波動過於激烈,因此回測時只選擇了後續4次。
那這4次北上資金大規模賣出後,A股發生了什麼?看完後不由得讓人瑟瑟發抖。
從時間上看,這4次大規模賣出有3次發生在2018年,一次發生在2016年。而2018年每發生一次,A股就被爆錘一次……
外資操作與美股動向緊密
從2018年後的4次大規模賣出來看,北上資金的這種行為通常伴隨著前夜美股市場大跌。
這四次賣出前夜,美股道指分別下跌4.68%、0.68%、3.1%和1.77%。
這也符合外資風格,因為外資更多站在全球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上週五,歐元區PMI數據大幅低於預期,被譽為歐洲“火車頭”的德國,製造業PMI創下了79個月來的新低。關於全球經濟放緩的擔心進一步發酵。
週五美股下跌後,今日A股也隨之低開,前期滬深港通的熱門股票幾乎全部遭到拋售,中國平安遭淨賣出11億元,貴州茅台、格力電器、伊利股份等都有大規模資金流出。
賣出態勢已經持續半個月
其實在本月6日,北上資金就已經停止了年初以來的瘋狂“買買買”態勢。以3月6日為分水嶺,此前只有一天時間為淨賣出,此後賣出則顯著高於買入。
而從A股走勢來看,3月6日也正是大盤首次站上3100點,開始盤整的日子。北上資金踩點極為準確地開始兌現籌碼。
今日北上資金的大規模流出會帶來2018年那樣的恐慌情緒嗎?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
首先:2018年時A股處於下行通道,北上資金的每一次大規模賣出,幾乎都伴隨著消息面的惡化或者美國的暴跌,更多是出於躲避風險減少虧歲的考慮。而當前A股處於上升階段的盤整期,與去年情況並不相同。此外北上資金年初以來獲利豐厚,也有較大的兌現利潤的需要。
其次:市場氛圍有明顯不同。2018年是中美貿易問題從開始顯露,到逐漸發酵,再到全面Price-in的過程。整個A股風聲鶴唳,市場氛圍極為惡劣。而今年A股市場環境有了明顯改觀,近期成交量始終位於8000億元左右的較高水平,承接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