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資金面寬鬆徵兆?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下行,部分產品或面臨成本倒掛
日期
2019-03-12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陳聖潔
3月11日,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監測顯示,2月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繼續小幅下行。結合去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大幅下行等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相對於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速度存在滯後性,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或面臨收益成本倒掛難題。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又雙叒叕”跌了!

3月11日,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監測顯示,2019年2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跌至4.35%,環比下跌了3bp,同比下跌了56bp。這已是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連續第12個月下跌,刷新了22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從歷史數據看,過去一年來,銀行理財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一直持續下行,其月度環比下行幅度不大,最高月度降幅未超過10bp,但下行趨勢一直比較明確。

對此,多位分析師認為,2018 年以來,隨著市場流動性環境的改善,貨幣市場利率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行,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的下行卻降幅有限。“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相對於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速度存在滯後性。”

或致成本收益或倒掛

“連續12個月下跌”、“創22個月以來最低值”……2018年來,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看似“ 跌跌不休”。

但有分析師指出,過去一年來,相對於資產端的貨幣市場利率,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下行速度稍顯“滯後“,這有可能導致部分理財產品面臨成本收益倒掛的難題。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8 年以來,由於流動性整體寬鬆,貨幣市場利率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行,帶動資產收益率也下行明顯。

2018 年以來,3 個月SHIBOR 從4.8%左右的高位一路下行至目前2.8%左右的點位,整體下行幅度接近200bp。在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的帶動下,債券收益率也出現了明顯的下行,以3 年期企業債(AA+)為例,收益率從2018 年的高位下行了190bp 左右。

興業研究分析師趙艷超等人認指出,貨幣市場工具和債券是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配置對象。資產端收益率的大幅下行理論上會帶動理財負債成本也出現大幅下行,然而,以3 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為例,其預期收益率雖處於下行趨勢,但是從2018 年高點至今僅下行約50bp 左右,顯著低於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速度和幅度。

“預期收益率型理財產品到期後銀行普遍需要剛性兌付,因此預期收益率就是銀行所要承擔的成本,銀行賺取的是資產端收益率與產品預期收益之間的息差。所以,當資產端收益率快速下行,而產品預期收益率下行遲緩的過程中,銀行就面臨著成本與收益倒掛的風險,出現虧損的可能。”趙艷超等人說。

華創證券分析師李俊江此前也曾表示,伴隨著資金面持續寬鬆和經濟基本面潛在承壓,2018年以來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銀行理財負債端成本剛性,但2019年以來二者利差發生倒掛,且倒掛幅度持續走擴。

多因素制約銀行理財收益下滑

2018年下半年來,資金面持續寬鬆,市場流動性壓力較早前有所緩釋,為什麼銀行寧願承受階段性的成本收益倒掛也不願大幅降低產品預期收益率呢?

對此,趙艷超等人認為,此舉主要出於三大原因:

一,規模因素牽制銀行下調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幅度和速度。

對於銀行個體而言,雖然大幅度降低新發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可以降低負債端成本,提高盈利,但是若同業不調降或少調降的話,其就會面臨著客戶流失、市場份額減少的壓力。

因此,博弈的結果就是市場整體選擇不調降或者少調降理財產品收益率,用收益換規模。

與此同時,當前銀行存款增速總體放緩,存款外流壓力較大,或許也需要銀行提供較高的理財收益率留住客戶資金,增強客戶粘性。

二,存量高收益率資產或對資產端收益形成一定支撐。

“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預期收益率型理財產品可對接到期產品持倉資產。考慮到前期尤其是2017年末2018年初,部分來產品配置了部分收益率較高、期限較長的資產,目前新發行產品可對接這部分收益較高的資產,而非全部重新建倉,因此產品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下降速度相對來講也要慢於資產收益率下降速度。

也就是說,銀行存量資產的高收益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短期成本收益倒掛造成的虧損。此外,前期債券市場收益率下行,為銀行帶來了部分資本利得,短期內也可以彌補成本收益倒掛的虧損。

三,銀行可以通過加槓桿、加久期、信用下沉等方式提高資產端收益率,緩解成本收益倒掛的壓力。數據表明2018 年第四季度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債市槓桿率有所回升。

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有所分化

對於未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走勢,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由於2019年流動性寬鬆預期仍然強烈,銀行理財收益率仍存在下行的可能性。

趙艷超等人認為,穩定市場規模、存量高收益資產支撐以及加槓桿、拉久期、信用下沉提高收益等因素制約著銀行調降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幅度和速度。預計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有繼續下行的動因,但是在穩規模壓力下,下行速度和空間或將有限。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楊慧敏認為,銀行理財收益仍有下行空間,只是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有所分化。

“對接老資產的產品,由於老資產存在一些拉高收益的非標類資產,這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相對較高;而對於對接新資產的產品來說,主要資產配置為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產品,容易受市場利率下跌的趨勢影響,所以收益率相對較低,甚至部分產品會有跌破4%的風險。”

不過楊慧敏同時指出,從整體來看,由於部分創新存款類產品收益都達到4%以上,銀行理財“保4”的壓力依然很大。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