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一年多的全球貿易緊張近來有了顯著緩和的跡象。瑞銀集團(UBS)策略師Yianos Kontopoulos團隊稱,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數(MSCI AC World Index)自從去年全球貿易爭端開啟時就下挫了將近10個百分點,歐洲斯托克600則下跌了近13個百分點,澳大利亞股指至少也下跌了0.4個百分點。
Kontopoulos團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
基於我們的估計,股市依然很大程度上受到貿易議題的壓制。隨著近期貿易爭端解決的可能性增加,即便我們的模型可能會過高預計貿易爭端帶給股指的損失,我們依然堅信,在未來隨著局勢緩和,全球股指依然有上漲的空間。
不過,市場對貿易緩和是否能提振股市依然存有分歧。
2月時,美國銀行的策略師就曾指出,如果貿易紛爭緩和,美股有望再創新高。但是,摩根大通的Marko Kolanovic策略團隊則認為,去年6月時市場就已經消化了貿易緩和可能帶來的利好,該行認為,去年全球貿易局面的一度緩和曾讓美股總市值大漲1.25萬億美元。
全球股市今年猛漲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漲勢兇猛。
標普500指數、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日經225指數、恆生指數等全球主要股指自1月以來上漲均超過兩位數。
過去兩個月的時間裡,全球股市氣勢如虹地飆升約15%,市值規模增加了超過9萬億美元。
其中,歐洲股市反彈尤其突出。歐洲Stoxx 600指數自2月底以來收於200日均值之上——這是自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該指數自1月份以來上漲超10%。
美國市場方面,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90%以上的股票在過去兩個月內高於平均價格,創造自2016年初以來的最高比例。標普500指數則自1月份以來上漲超過11%。除了貿易方面利好消息的推動,美聯儲態度軟化也促使美股今年以來漲勢強勁,標普500指數曾在1月創下自1987年以來最大的月度漲幅。
華爾街的擔憂:糟糕的經濟數據可能帶來股市震盪
但是,牛氣沖天的美股卻無法讓華爾街興奮起來。
美國銀行的分析師Carol Zhang和Bruno Braizinha在2月中旬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
風險資產的回升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對資產下行風險擔憂的減少,實際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擔憂下行風險。
此外,儘管歐洲和日本的股市今年以來表現搶眼,但糟糕的經濟數據可能會讓這些股指在未來遭遇滑鐵盧。
上個月,歐元區和日本分別發布了低於市場預期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在2月2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2月製造業PMI初值跌破榮枯線,創68個月新低;其中歐元區“經濟引擎”德國2月製造業PMI初值繼續下滑,創六年多新低。
2月歐元區私營領域產出增速加快,但是整體擴張速度仍然較低。其中製造業PMI初值跌破榮枯線,為2013年6月以來首次,對整體經濟表現產生壓力。2月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集中在服務業,隨著德國情況的好轉和法國趨於穩定,歐元區2月服務業PMI初值創下3個月新高。儘管商業活動增速加快,但是需求仍較為疲軟,新訂單連續第二個月下滑。製造業新訂單降幅創近六年來最大,其中新出口訂單下降速度較1月加快。
在同一天公佈的日本PMI數據顯示,日本2月製造業PMI初值由1月的50.3大幅下滑至48.5,創下32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是2016年8月以來首次跌至景氣榮枯分水嶺50點之下。
貿易糾紛帶來的疲軟外需給日本製造業帶來了巨大衝擊,使出口導向型的日本經濟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上週三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日本出口同比下降8.4%,低於前值和預期,創2016年11月份以來新低。
美國經濟面臨的局面也不容樂觀。上週,通常被市場視作美國製造業領先指標之一的費城聯儲製造業指數在2016年5月之後首次跌至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