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李蓓:從“A股各階層的分析”,看當前為什麼只是反彈
日期
2019-02-27
來源:半夏投資
在A股,外資無非是紙老虎,機構無非是沒有戰鬥力天生搖擺的小資產階級,產業資本才是可以比肩農民階級的市場主導。本輪A股反彈,產業資本的並未支持而是大量減持,所以只會是反彈。

產業資本有最多的存量籌碼,對上市公司有最深刻最真實的認知,跟A股有最本質最天然的利益聯繫。本輪A股的反彈,產業資本的並未支持而是大量減持,所以,只會是反彈。

我們來看一下A股以流通市值計算的投資者結構

 

 

 

據此,可以類比分析一下A股的個階層:

外資:類似帝國主義,屬於紙老虎。

雖然強大和先進,但中國並不是他們的核心利益,佔比很小,只是來撈便宜,撈到就走,沒有決戰到底的決心。在他們認可的估值區間下沿,買入;在估值區間上沿,賣出。

理念穩定的價值投資機構:市場上少數的幾家大型私募基金,類似買辦大資產階級。

他們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跟外資方法論一致,現在也都是全球配置,存量資產高,海外聯繫多,如果A股沒有機會,一般很自然的就去買美股和港股。

以上兩類,從長期來看,都是能賺錢有超額收益的。但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缺乏決戰到底的決心,漲多了反而會賣而不是買。如果A股出現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牛到泡沫那種,最大的受益者不會是他們。好比中國歷經險阻GM取得勝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群體,不是外國人也不是買辦。

其它機構和散戶(大部分的保險、公募、私募):類似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天生具有兩面性。

他們沒有穩定的長期資金,也沒有穩定的框架和理念,三根陽線就追,三根陰線就砍。天生具有兩面性,無論其它任何市場主體打出趨勢,他們都可跟隨,特別容易搖擺。

產業資本:類似農民階級,才是A股的主體。

他們有最多的存量籌碼,大於50%,在佔比上有絕對壓倒性優勢。他們對上市公司有最深刻最真實的認知,大部分身價都跟A股掛鉤,跟A股有最本質最天然的利益聯繫。只有民企老闆,才可以比肩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中取得最後勝利的無產階級。

在歷史上,每一次A股階段性的大底部,後續產生了50%以上級別行情的,無一例外出現了產業資的積極參與和配合。

 

 

 

2005年下半年大牛市啟動前夕,產業資本大量淨增持。

之後產業資本進入長期淨減持的狀態。

但是無論2008年10月,2010年6月,2012年11月,2014年5月,這四個重要的大級別底部,以3個月平均來看,淨減持的強度幾乎都是前後2、 3年的最低點附近,幾乎降到0,比之前的高點都改善了0.05%。

現在我們來分析本輪A股上漲的推動力量:

外資:

1月基本全靠外資,外資年初以來買入1000億,昨天開始逆轉淨賣出,今天淨買入量也只有20億。

照之前分析過的外資的行為邏輯和行為模式,大概率後面A股越高越不會買。

另外,外資的動態是跟海外整體的市場環境和風險偏好相關的。1月以來全球風險的共振反彈是外資大量增持A股的最大背景,而觸發這一因素的,一方面是美聯儲態度的變化,一方面的的確卻1月全球央行是淨擴表的。

但是,美聯儲只是說到年底可能就不縮表了,到年底還有10個月。最近,美聯儲縮表的力度開始變大。海外的風險偏好能否延續,面臨很大挑戰和風險。10月以後的全球共振下跌,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歐美央行縮表力度的加大。

 

 

 

機構和融資:

1月機構是沒怎麼動的,2月機構大量加倉,從各種渠道和平台的信息,私募到上週五平均加倉5%左右,本週我估計至少又加了5%,機構加倉約2000-3000億。

1月融資也是淨賣出300億,2月淨買600億,合計淨買入300億。

 

 

 

產業資本一直在賣,還有很多很多要賣

2017年5月減持新規發布之後,產業資本減持的行為受到了扭曲,使得直接觀察減持數據不得真實的度量實際的減持強度。因為當期的減持並不一定是真減持,很可能只是大宗交易打散籌碼,為未來的減持做準備。而代持方實際發生的減持,則不會統計在當期數據裡。

那麼我們怎麼去了解產業資本的動向呢?

第一靠聊,所謂的草根調研。舉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江浙游資中的先進生產力,牛市的時候收益率驚人,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熊市依然活得很好。他的管理資金來源,一直都是江浙的產業資本,他跟我說:“我身邊的民企老闆,90%都沒有想抄底買股票的,都是想減持的。我去年開始搞了一個平台,專做減持代持。現在規模都160多億了,這個都是未來半年左右要拋出去。”

因此,本輪反彈他也踏空了。

光靠聊顯然是不可靠的。既然減持新規要求提前公告,那麼我們找到了另外一個度量減持意願的辦法,統計公告擬減持金額。

 

 

 

之前此類公告不多,2017年5月減持新規之後,密集發布。但直到2018年初之前,累計的擬減持額沒有上升,也就是產業資本總體的減持意願並不強。2018年初之後,減持意願上台階,最近兩個月,並未有任何衰竭的跡象,累計的擬減持金額穩定快速上升,總金額高達3000億。

也就是說,現在A股基本就靠機構和散戶加倉了。

在上週五下午券商大面積漲停之後,對牛市的憧憬開始被點燃,上週末各個微信群集中發酵後,轉化為周一盤中爭先恐後的行為藝術。

在下午2點左右,中小保險集中申購ETF,股指期貨大幅升水,構成這一行為藝術的高潮。

光靠機構加倉是沒有牛市的,因為機構加倉是有上限的,之前的倉位本身就是中等水平,並非歷史低位,現在加了一輪,回到了歷史的3/4分位,後面加的空間小了,賣的空間反而大了。

機構博弈就好比代表資產階級的國民黨的軍閥混戰,完全不創造價值,都是互相消耗,互相割韭菜。在這種混亂中,產業資本乘機大量減持。就好比毛主席分析過的,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環境,就是軍閥割據互相鬥爭。

產業資本不參與,那會不會有大量的居民認購基金形成增量資金呢?

基金增量資金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一個類別的產品普遍的創新高產生明顯的賺錢效應比如2014年的成長股基金,比如2017年底的價值投資基金,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從1塊錢跌到5毛的基金,反彈20%回到6毛錢,哪裡來的新高和賺錢效應呢。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外國人先打進來,動搖了清王朝,激發了資產階級的熱情,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帝制,然後就進入了軍閥割據的階段。

但是中國社會最大的主體,農民,被軍閥們忽略了,甚至他們的行為跟農民的利益是相反的。所以最終他們無法取得革命的勝利。只有團結了廣大農民的中國國產黨領導,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現在類似的。外國人先抄底,逆轉了悲觀氛圍,激發了機構的抄底加倉熱情,現在進入機構混戰,互相博弈的階段,盤面上體現為熱點快速切換,從前期的豬,到昨天的金融,到今天的煤炭鋼鐵。

但是,A股最大最主導的群體,產業資本,完全不睬,還在減持,未來還有很多很多的要減持。

那麼產業資本什麼時候才會入場呢?

第一要有錢,也就是流動性要起來

流動性一方面看價格,一方面看量。

價格:對於產業資本來說,不光要看無風險利率,還有看信用利差。信用利差並沒有明顯改善。

 

 

 

量:企業手裡的活動的錢,就是M1。M1必須要起來,而且不是一拐頭就可,需要拐頭一段時間,達到一定高度,積蓄足夠的力量。目前為止,也沒有看到。

 

 

 

第二要敢出手,經濟可以不好,盈利可以不行,但要探清楚底有多深。

如果一個企業每個季度虧5000萬,還有5000萬的正現金流。估值足夠低,能看到現在是最差的時候,不會再有明顯的下滑,那一個民企老闆是可能去基於價值和可能的未來改善,去增持去收購的。

但如果一個企業現在一個季度賺1000萬,明年肯定虧錢,現在不知道最慘的時候能虧多少,底沒有探明,產業裡誰敢出手呢?只有追三跟陽線的機構敢出手。

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企業盈利到2018年最新的季報還是正增長的,2019年肯定會下滑,下滑會有多深,暫時看不清。

 

 

 

上面這兩點,就好比釀酒,即便一切環境適宜,一切政策都超好的方向發展,都需要時間。不能著急,越是著急,越是會破壞酒精發酵成熟的環境。

比如妖股炒得太兇猛,引發政策監管。

比如從信貸資金,票據貸款之類,流到套利和股票投機的太多,引發政策監管。

比如股票炒的太高,大小非提前高價跑了,沒人好好經營公司或者放業績了。

所以,每一輪真正的大牛市,之前都先有跨度半年級別以上的大雙底,或者平底。

這就是潛龍勿用的階段,也是穀物逐漸發酵成熟的階段。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蓄力越長,積累越多,行情約持續。

最後一個問題:就算只是反彈,後面會創新低,踏空總是可恥的。這麼大的反彈,職業選手是應該能參與賺錢的。站在上週,外資還在買,春節過後季節性的資金變松,機構的情緒又起來了,看起來一切環境都是非常適宜的,沒有參與反彈是不是嚴重的錯誤?

實話說,我在春節後的第一​​天的確有考慮要不要買IC,中證500指數期貨,參與一年一度的節後春季躁動,做階段性反彈。但是我猶豫了,因為:

1,我看到美聯儲又開始明顯縮表,海外新興市場指數已經開始轉跌,外資流入可能會逆轉。

2,春節期間多種商品的庫存都以歷史最快的速度累積,我擔心需求下滑最快盈利下滑最快的階段即將開始,商品如果明顯下跌,也會影響股票的情緒。

3,我聽到業內反饋:1月的票據異常引發了監管的重視,監管可能加強,我擔心相關資金面可能會有影響。現在總理點名票據,監管加強已經是事實。

 

 

 

所以,有些事情,當你知道得不夠多的時候,看起來好像是很簡單很輕鬆順理成章的,當你知道得太多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是風險和不確定性。

對個人投資者,最好的情況就是傻人有傻福,莫名其妙的賺錢就好。但是作為專業投資人,對於每一筆交易,我們需要知道自己面臨的風險,機會,概率,賠率。如果只是反彈,上下的賠率1:1,事情發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什麼一定要參與呢?

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假定回到1930年代,你要不要投奔汪精衛呢?

汪精衛長得那麼帥那麼有才華,溫文儒雅風流倜儻,有日本人支持,還熱愛和平。是的,最開始他只是熱愛和平。但是你看得深一點廣一些,就發現:

1,他本身沒有對革命堅定的信念和堅持,天生搖擺。

2,他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一旦他沒有底線,國民黨主戰派和共產黨都會反對他,外患是日本人可能撐不住會撤。

基於這兩點,即便汪精衛一度成為了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他最後的悲劇是必然的。

現在類似的:你在上週要不要參與機構加倉主導的大反彈呢?面臨的問題有兩個:

1,機構本身沒有信念和堅持,天生搖擺,無非是三根K線就可引導的群體。

2,行情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監管,無論對游資炒作的監管,還是對票據的監管。外患是美聯儲加速縮表,外國人可能會撤。

我只是提出問題。看完這兩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依然可以是不同的,因為畢竟,每個人的投資理念是不同。

本文作者:李蓓,來源半夏投資,華爾街見聞有刪節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