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週一,中國海關總署公佈數據顯示,按美元計,中國12月進口同比 -7.6%,預期 4.5%,前值 3%;出口同比-4.4%,預期 2%,前值 5.4%。
中國12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創2016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12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創2016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
按人民幣計,中國12月進口同比 -3.1%,預期 12%,前值 7.8%;出口同比(按人民幣計) 0.2%,預期 6.6%,前值 10.2%。
分國別/地區來看,以美元計價,中國12月向歐盟出口同比增長9.8%,進口同比增長11.7%;向俄羅斯出口同比增長12.0%,進口同比增長42.7%;向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1.3%,進口同比增長0.7%。
商品方面,12月大豆進口量為572萬噸,較去年同期的955萬噸暴跌40%;煤及褐煤12月進口量為1023萬噸,環比接近腰斬的同時,同比也暴跌55%。中國12月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42.9萬噸,創2018年2月以來新低;11月為45萬噸。
但值得注意的是,12月三廢表現十分強勁,同比大增近六成;天然氣也是成績斐然,12月進口近千萬噸,同比增長接近20%。中國對原油的龐大需求不減,12月進口4378.2萬噸,同比增長近30%。
此外,中國12月對美國貿易順差298.7億美元,11月為順差355.4億美元。
2018年四季度數據方面,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8.8%,較三季度同比增速有所回落。2018年1-4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分別為6.76萬億、7.36萬億、8.18萬億和8.21萬億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針對“四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回應稱,進出口增速出現波動是常見的,主要與國內外經濟形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水平以及外貿企業進出口節奏等多種因素有關。如果從更長的週期角度來觀察,這種波動程度將會有所減弱。李魁文稱,去年基數抬高的客觀因素也是造成四季度同比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相比三季度、2018年四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基數抬高了5%。從環比來看,四季度環比三季度增長了0.3%。
海關認為,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最大的隱憂還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增長可能有所放緩,跨國貿易和投資可能受到拖累。加上基數抬高等客觀因素,外貿增長速度可能有所放緩。
海關表示,中國2019年將出台更多支持擴大進口的措施。
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認為,2019年貿易壓力巨大,貨幣寬鬆逆週期調節仍需加碼。
2018年1-10月中國的進出口普遍超市場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關稅預期導致進出口提前。隨著2018年底中美和談預期增強,關稅繼續提高預期消散,前期進出口被顯著透支,現在開始進入“補課”階段。
2018年以來,歐洲和日本已經出現疲態,韓國出口也趨勢性下行,中國外貿難以置身事外。2019年如果美國經濟不再一枝獨秀,全球經濟托底支撐將消失,中國進出口面臨的局面將更加惡化。
2018年底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加速,從歷史上看,除去2018年受到關稅問題干擾之外,進口同比與工業增加值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係,經濟下行拖累進口。
預期隨著和談進行,搶出口減少、且中國會加大對美國進口,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將進一步下降。
華泰宏觀李超團隊認為,由於國內基建、房地產、消費增速下行的拖累,國內總需求減弱,進口需求不及預期,即使2018年12月份人民幣出現了升值,又逢進口博覽會剛剛結束,進口增速仍出現了超預期下行。預計出口增速相比2018年全年進一步回落,同時隨著我國國內穩增長的措施陸續出台,進口增速回落會慢於出口增速,貿易順差延續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