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個交易周,中國市場表現生猛,迎來久違的股債匯全線上漲。
表現最亮眼的當屬人民幣。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本週雙雙大漲逾1000點,創2005年匯改以來最大周漲幅,是表現最好的貨幣之一。
A股也再迎一根陽線。全周,滬指漲1.6%,深成指漲2.6%,創業板指漲1.3%。
中國債市一齊上漲。由於寬鬆流動性助推買盤,中金所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本週收漲0.1%至98.045。
股債匯全線上漲,貿易緩和、政策刺激和美元走弱的多重利好功不可沒。
分析認為,貿易摩擦和強美元這兩大2018年中國資產大幅走弱的驅動因素,在目前都出現轉機,是促進此次股債匯大漲的主要推手。
首先,中美貿易出現緩和跡象。週四,中國商務部稱,1月7日至9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雙方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繫。
第二,央行罕見全面降准意在拉動經濟。1月4日上週五,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央行近三年來首度全面降准,對經濟提振的預期刺激了A股全面上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來說,貨幣政策寬鬆通常對應是人民幣貶值,而此次人民幣卻逆襲升值,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表示,這體現了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和貨幣政策鈍化。2018年末,中國經濟數據進一步下行,貨幣寬鬆顯著加碼,但人民幣匯率卻穩中有升,外匯儲備也不再減少,表明匯率市場已經隱含了充分的中國經濟下行和貨幣寬鬆預期;除非中國經濟出現嚴重的超預期惡化,否則對人民幣匯率壓力已經不大。
第三,美聯儲加息預期回落、美元走弱也是來自外圍市場的利好因素。2018年美國一枝獨秀,美聯儲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緊縮前列,美元也相應強勢,但2019年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近期發佈的美聯儲會議紀要以及官員講話強化了美聯儲的鴿派態度,美聯儲加息週期結束是大概率事件,強美元料將終結,增加了人民幣上漲動能,也有利於外資回流。
當然,美元走弱只是決定了長期方向,而不是這次人民幣升值主要原因。近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為1.4%,而美元指數貶值幅度僅為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