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已經過去的2018年四季度的美股市場,科技股的大潰敗使市場叫苦不迭,隨著“恐慌指數”VIX的反覆攀升,投資者們的擔憂情緒不斷加劇,資金也從科技類股票中快速撤離。
據彭博社最新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自10月初以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資者共計從科技股ETF中撤出了50億美元,這也是繼2016年3月結束的60億美元大撤資之後,市場上第二大的一筆季度資金流出。數據同時顯示,僅在11月份一個月內,就有大約35億美元的資金撤出。
標普500信息科技板塊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下滑,同時也是2006年以來最長的連續下跌,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擔憂使得市場對科技板塊的高增長、高波動屬性望而卻步,開始逐漸投向公用事業的懷抱。
FAANG、芯片股相繼進入寒冬
第四季度的大規模撤資導致2018年科技板塊ETF的資金淨流入減少至95億美元。追蹤科技行業的最大ETF基金——科技選擇板塊SPDR基金在第四季度下跌18%,幾乎抹去了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漲幅。
包括FAANG集團在內的科技巨頭股價紛紛出現大幅下挫,科技股幾乎經歷了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糟糕的季度跌幅。在此之前,科技股一直是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在牛市行情裡漲幅最大的股票之一,同時也是資金流入量最大的板塊。
大公司們在2018年的四季度都不怎麼好過:蘋果公司遭遇了業績危機,市場擔憂的消息不斷傳出,使公司市值一度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蒸發33%,從萬億美元的神壇上跌落,至今未能回去。
亞馬遜股價四季度大跌25%,兩次節日購物季的強力提振使走勢看起來不那麼糟糕,但仍然沒能阻止股價抹去前三個季度的漲幅。
谷歌、Facebook等公司則不止一次地陷入與歐盟、韓國等海外政府之間的數字稅、隱私洩露糾紛。微軟在大跌風暴中勉強站住了腳跟,但也僅僅是以11%的“較小”跌幅領先。
由於數字貨幣年內的持續疲軟,芯片行業渠道庫存過剩,芯片巨頭英偉達的股價也在這一季度遭遇投資者拋售。該公司市值從9月份的1750億美元一直跌至不足1000億。
科技行業一直以來是市場上投資的熱門,與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優異表現相比,第四季度的大跌似乎並沒有那麼嚴重。但彭博ETF分析師Eric Balchunas認為,目前來看,至少在中期內,市場上已經不再有過去那種樂觀買入的心態。
Balchunas同時表示,2019年將是“政權更迭的一年”,目前的數據顯示,把資金放在相對穩定的資產上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旋律,投資於公用事業股票的ETF在2018年四季度錄得16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VIP會員,即刻獲取金融市場體系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