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瀕臨徹底轉熊之際,美國企業內部員工卻顯示出抄底跡象。
內部員工包括董事會成員、普通員工等,在股價上升階段,內部員工買進公司股票並不意外。不過,如果內部員工認定公司股票低估,也會激發購買行為。
在天量的公司回購推動下,內部員工一直是美股市場堅實的賣出力量。美國證監會委員Robert Jackson較早時候的研究顯示,2017年和2018年初,385起股票回購計畫公佈後,內部員工的賣出比例翻倍有多。
不過,情況在近兩個月發生了變化。Washington Service截至2018年12月21日的數據顯示,美股內部員工的買入/賣出比例已經達到了2011年8月以來的高位。今年10月以來,內部員工的買入就開始顯著超過賣出,與美股的下跌時點恰好吻合。
“投資者充分瞭解自身企業微觀層面的表現,”彭博援引McQueen Ball & Associates公司 首席投資官Todd Fungard觀點稱,“這是一個好信號,商界領袖仍然認為公司股票有需求,也樂於在頭條風險下買進自家股票。”
內部員工提高持股,通常被認為是公司業績預計向好的樂觀信號。內部員工相信公司的經營良好,利潤有望提高,因此選擇買進公司股票。
臨近年末,美股也在進入回購空窗期。野村證券跨資產策略主管Charlie McElligott提示,標普500指數75%的回購將在12月26日前“退出市場” (75%的回購將在2月6日重回市場),而銀行股近期的下跌就是因為,該行業已經在12月5日提前進入回購空窗階段。
上一次內部員工激進買入的2011年,恰是在美股逐漸從2009年3月的低點反彈近一倍後的回調期間。在後來的兩個季度中,標普500指數均漲超10%。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編輯陶旖潔。開通華爾街見聞VIP會員,即刻獲取金融市場體系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