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廣發策略研究,作者戴康、鄭愷,原標題《迎接“估值底”——週末五分鐘全知道》,華爾街見聞對內容有刪減。
主要觀點
●“政策底”繼續夯實,透露三個積極信號
本週高級別會議與講話延續吹來“政策暖風”,透露三點積極信號——(1)經濟與信用環境對沖:加大基建補短板力度,明確“支持民營發展並走向更加廣闊舞台”;(2)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3)美國中期選舉局勢日漸明朗,貿易戰或有階段性緩和契機。
●我們在《水窮處,候佳音》提出A股密切跟蹤三個條件,其二已成熟,分別對應A股流動性與風險偏好緩和,促成“估值底”形成
條件一,美中期選舉是否會加快美聯儲縮表進程:最新預測共和黨繼續控制眾議院的概率已降至14.8%,若特朗普眾議院失利則美聯儲縮表進程很難加速,且貿易戰或迎來緩和;條件二,中國改革政策能否降低A股股權風險溢價:本週習近平“有的放矢”就民營發展環境、股權質押風險做出回應,將緩解A股股權風險溢價。第一個條件影響流動性、第二個條件影響風險偏好,兩者緩和共同決定估值難以繼續收縮,將促成“估值底”確立。
●“估值底”與“市場底”的時滯往往由於盈利何時見底未能形成一致預期,當前看尚需觀察第三個條件,即信用擴張能否見效
12年1月的“估值底”卻遲至13年中才見“市場底”,主要是來自於12年經濟滯脹壓力下市場對“盈利底”的一致預期不斷後延。當前市場對本輪盈利下修的底部尚未形成一致預期,A股非金融的盈利增速一般滯後於社融增速1-2個季度,在緊信用環境下,9月社融增速尚未出現明確見底跡象,使投資者對於明年上半年的盈利下滑壓力仍存擔憂。可見“估值底”確立後,第三個條件的成熟尚需跟蹤四季度信用數據的變化。
●“估值底”確立後,受益於股權風險溢價或流動性緩和行業階段跑贏
歷史上“估值底”後能跑贏行業主要兩類,或受益於股權風險溢價下降政策受益領域,或受益於流動性緩和的成長股。如05年銀行與傳媒、08年基建鏈、12年地產與非銀。推演至當前,券商與成長股迎來階段修復良機。
●水窮處迎來階段性企穩,配置券商+成長
維持“水窮處A股迎來階段性企穩”,中期觀察信用擴張能否見效。行業配置將沿著流動性緩和與股權風險溢價回落的方向——(1)機構配置歷史低位、受益於股權質押風險緩和及股市成交量放大的券商;(2)流動性邊際緩和與成交活躍將有助於成長股估值修復,優先修復前期受貿易戰與股權質押跌幅更深的計算機、通信;(3)主題投資關注5G、AI、雲計算。
●風險提示:
中美貿易戰再次升級,經濟下行超預期,匯率大幅貶值。
以下是報告正文:
1本週策略觀點
本週值得關注的變化有:1、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4.7%,增速比1-8月份放緩1.5個百分點。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1%,增速比8月份放緩5.1個百分點。2、10月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為50.2%,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1%,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速有所放緩。3、工業品價格方面,本週綜合鋼價指數小幅下降,全國水泥市場價格環比大幅上漲2.6%,化工品價格下行,價差漲跌相當。
本週政策持續釋放維穩信號,習近平總書記針對A股投資者最關注的民企發展環境、A股股權質押風險等問題做出回應,市場情緒受到提振。投資者普遍關注市場反彈能否延續?將如何選擇配置方向?
本週我們著重談談對此看法——
1. 梳理近期的政策線索及外部環境,主要透露了三個積極信號:其一在於信用緩和定調、加大對民企環境的呵護,其二在於減少交易摩擦、緩解股市流動性;其三在於外部緩和,中美元首通話與美中期選舉局勢漸明朗,貿易摩擦或階段性軟化。
繼10月19日國務院、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聲支持股市,上週放寬股票回購、允許險資參與化解質押風險後,本週高層會議與講話延續吹來“政策暖風”,核心圍繞以下三點市場集中擔憂的問題作出回應——
(1)經濟與信用環境對沖,國務院發佈《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加大基建補短板力度,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支持民營發展並走向更加廣闊舞台”;
(2)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增強市場流動性,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幫助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企業渡過難關”,證監會聲明將優化交易監管、減少交易阻力,將提升股市活躍度、緩解A股的流動性風險;
(3)外部摩擦迎來“喘息期”,中美兩國元首通話或將促進貿易戰階段性緩和,美國中期選舉局勢日漸明朗,外部政策的不確定性下降。
2. 制約上半年A股股權風險溢價回落的核心因素之一,來自於市場對於信用二元格局下“國進民退”的擔憂。本週政治局會議與習近平座談會明確研究解決民營企業發展困難,靜待民營企業“紓困”對沖經濟與盈利的下行壓力。我們昨日發佈A股三季報深度分析報告《靜待民企“紓困”,對沖盈利回落》,從財務視角詳細對比了A股中民營企業與整體上市公司的特徵差異——
(1)民企“更重效益”:民營企業毛利率普遍偏高,長期高於全市場,資本市場也願意給予更高的市值溢價,當前A股中民企的市值佔比為41.9%,高於利潤佔比的32.1%,也高於收入佔比的25.2%。
(2)民企“更有活力”:民企產能擴張更加靈活,力度更大,為經濟運轉提供更多的活力,體現在構資現金流和在建工程同比增速均顯著高於全市場,且民企加槓桿也更加激進,加槓桿主要通過無息負債的“三角債”來實現。
(3)民營企業在信用二元化環境中受到更大衝擊,18Q3民企的現金佔總資產比僅為13.0%已經接近歷史底部,18Q3民企的籌資現金流佔比僅為4.28%,相對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且民企還面臨更大的償債現金流出壓力,18Q3民企的償債現金流同比增速24.9%,顯著高於A股剔除金融上市公司整體的12.9%。
可見,為民企減負鬆綁是緩解當前經濟與企業盈利下行壓力的重要環節,高層定調將“有的放矢”緩和A股市場對民企發展環境擔憂。
3. 隨著當前政策與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在A股四季度策略《水窮處,候佳音》中提出A股密切跟蹤的三個條件,當前兩個條件已日漸具備——其一美國中期選舉局勢或使未來美聯儲縮表進程不會提速,其二習主席等高級別領導層表態將有效降低A股股權風險溢價。前者影響全球流動性拐點的斜率,後者影響A股風險偏好,將共同促進A股“估值底”確立。
我們10月7日發佈四季度A股策略《水窮處,候佳音》,認為四季度A股走勢的核心因素取決於三個條件,其中兩個已成熟——
條件一,美國中期選舉是否會加快美聯儲縮表進程;根據美國權威競選預測網站fivethirtyeight11月2日更新的最新預測,共和黨繼續控制眾議院的概率已降至14.8%,若特朗普眾議院失利,則其政治主張將受到掣肘,如第二輪減稅與基建計畫受挫,美國經濟增長過熱風險降低,使美聯儲縮表進程很難進一步加速,且中美貿易格局或迎來階段性緩和;
條件二,中國的改革政策能否有效降低A股股權風險溢價;本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對市場廣泛擔憂的股權質押風險做出回應,高規格講話將顯著緩解A股股權風險溢價、提升市場風險偏好。第一個條件影響全球流動性、第二個條件影響風險偏好,兩者共同影響A股估值,目前來看前兩個條件逐步滿足,將促成A股“估值底”確立。
4. 我們提出的第三個觀察信號是中國信用擴張能否在四季度見效,這個條件將影響A股盈利底的判斷。歷史上A股非金融的“估值底”與“市場底”,有時重合、有時存在時滯,差異原因也就在於“盈利底”的一致預期何時得以形成,目前來看要繼續跟蹤四季度信用數據的變化。
本週A股三季報出爐,我們下調8年全年A股整體的盈利預測將至7.4%左右,A股非金融的盈利預測在10%左右。我們觀察歷史上05年7月、08年10月與12年1月A股非金融估值達到歷史底部,其中05年與08年“估值底”即對應“市場底”,而12年1月的“估值底”卻遲至13年中才見“市場底”,主要是來自於12年經濟滯脹壓力下市場對“盈利底”的一致預期不斷後延。
當前市場對本輪盈利下修的底部尚未形成一致預期,A股非金融的盈利增速一般滯後於社融增速1-2個季度,在緊信用環境下,9月社融增速尚未出現明確見底跡象,使投資者對於明年上半年的盈利下滑壓力仍存擔憂。可見“估值底”確立後,第三個條件的成熟尚需跟蹤四季度信用數據的變化,這將是市場對“盈利底”形成一致預期、“市場底”最終形成的重要條件。
5. “估值底”的出現意味著無風險利率或(及)股權風險溢價不再惡化, 因此歷史上“估值底”確立後能夠跑贏的行業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受益於股權風險溢價下降的政策受益方向,第二類是受益於流動性緩和的成長股。推演至當前,券商與成長股迎來階段修復良機。
由於無風險利率和股權風險溢價是估值的兩個決定因素,因此“估值底”確立意味著流動性不會繼續惡化、或政策利好修復風險偏好,階段的行業配置也印證這一思路,例如05年7月“估值底”後股權分置改革直接受益的銀行、及傳媒軍工等成長股跑贏,08年10月“估值底”後是“四萬億”相關的建材、電力設備、機械跑贏,12年1月“估值底”後是受益於家電下鄉和金融體制改革的地產、家電、非銀跑贏。
可見“估值底”確立後市場會優先偏向於政策利好的方向修復,當前券商和成長股階段性迎來修復良機——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將有效緩和此前市場對券商股的悲觀預期,提升市場活躍度與成交量放大將有助於券商股的業績改善;A股流動性邊際寬鬆將修復成長股的估值壓制,監管層鼓勵併購重組、減少交易摩擦將緩和中小盤成長股的流動性折價,貿易戰階段性緩和契機也將消除前期市場對成長股的過度擔憂。
6. 維持“水窮處迎來階段性企穩”,短期A股流動性風險緩和、風險偏好修復,有助於“估值底”確立,A股階段性企穩修復,中期繼續觀察信用擴張能否見效。行業配置將沿著流動性緩和與股權風險溢價回落的方向——(1)機構配置歷史低位、受益於股權質押風險緩和及股市成交量放大的券商;(2)流動性邊際緩和與成交活躍將有助於成長股估值修復,優先修復前期受貿易戰與股權質押跌幅更深的計算機、通信;(3)主題投資關注5G、AI、雲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