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下探回升漲超1%
具體來說,兩市低開,開盤貴州茅台再度大跌,但滬指並未受到過多影響,隨後科技股率先跳水,半導體、5G集體下挫,而券商、銀行板塊均小幅走強,總體中小創表現較弱。
此後,在大金融的拉升下,指數開始發力,三大指數集體翻紅,個股集體走強,上證50大漲近2%,大盤做多氛圍逐漸回升,臨近午間收盤,三大指數稍顯回落。
午後,市場在券商板塊的衝擊下持續拉升,創業板一度漲逾2%反超主板指數,次新股、殼公司等高彈性板塊集體走強,暗示了大盤的風險偏好逐漸好轉,市場漲停家數超過60只,做多氛圍較好,但臨近尾盤,指數稍再度單邊走弱。

板塊概念方面,券商、休閒食品板塊領漲,粘膠短纖、黃金板塊領跌。
汽車板塊久違大漲

今日市場總體先抑後揚,在科技股開盤殺跌的拖累下,中小創一度萎靡,但此後券商開始發力,帶動大盤企穩回升,而隨後次新股、殼公司逐漸拉升,大盤全線走強,尾盤兩市則稍顯回落。板塊方面,券商依舊強勢,而汽車板塊則迎來久違大漲,其中,福田汽車漲停,長城汽車、眾泰汽車漲5%,一汽夏利、海馬汽車、力帆股份紛紛跟漲。
消息面上,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發改委建議將部分車型的車輛購置稅減半徵收,將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由目前的10%減至5%。
受此影響,歐洲汽車股指數盤中大漲3.9%,料創2016年7月以來最佳單日表現。寶馬、戴姆勒、大眾在歐洲漲超5%。通用汽車美股一度漲近5%。
據中國乘聯會數據顯示:年中開始的乘用車月度銷量同比負增長不僅沒有在9月份改善,負增長幅度甚至還持續擴大。而10月數據更為疲軟,前三週總體零售同比下降24.8%,預計10月份國內銷量仍將維持兩位數負增長。
歷史上來看,我國自2009年1月首次推出 1.6L 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開啟了車市一輪繁榮週期。2017年開始,購置稅優惠政策逐步取消,即從5%加到7.5%,2018年1月開始再由7.5%加回到原10%水平。
分析認為,購置稅徵收減半,就是給消費者一種優惠,國家的讓利會拉動汽車市場增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車輛購置稅的降低對車市是有積極意義的,對調節消費非常有價值,它有利於消費者更加的普及,購置稅應該真正的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國內車企有望直接受益。
市場風險偏好已然逐步修復
消息面上,今日,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證監會正在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部署,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快推動三方面工作,其中包括鼓勵價值投資。發揮保險、社保、各類證券投資基金和資管產品等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引導更多增量中長期資金進入市場。
山西證券表示,中期維度下,考慮到政策全力維穩產生的托底效應,經濟失速下行的風險已較大程度上緩釋,未來要等待的就是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經濟預期和市場風險偏好的逐步修復,投資者不必太過悲觀,A股中長期配置價值開始顯現。
機構表示,技術形態角度來看,指數仍處於下行通道。由日線級別來看,上證指數上方壓力重重,下方支撐僅2449點前低位,行情暫時未見樂觀。從成交量角度來看,今日小幅放大,技術指標KDJ和MACD有背離跡象,表明大盤震盪選擇向上方向的可能性較大。綜合分析來看,近期管理層頻發利好,對於市場的呵護已經開始收到效果,近期A股扛住了美股大跌和白馬股業績不達預期所造成的衝擊,維持箱體震盪而沒有再破新低,抗跌性已經明顯增強。目前大盤走勢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建議投資者可以適當加大倉位,繼續關注今日強勢的汽車、券商以及殼資源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