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落下帷幕,A股“估值底”成機構共識之際。週一以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格力電器為代表的藍籌白馬股再集體遭遇一波恐慌性殺跌。
此前週末公佈的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部分藍籌白馬股在報告期內業績未能達到市場預期。由此引發了投資者對於部分藍籌白馬股估值合理性的質疑。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此時要想向機構和市場證明自己股價被低估,並穩住投資者“人心”。是否計畫開展股票回購成為了 “試金石”。
回購概念股表現強勢
週一晚間,中國平安挺身而出,宣佈了A股史上規模最大的股票回購計畫。而與之對應的是,貴州茅台表示暫無回購計畫。
次日,中國平安低開後隨即迅速轉漲,盤中一度漲逾4%。而貴州茅台則延續下跌,開盤曾跌超7%。
盤後滬深股通交易數據顯示,中國平安全天獲北向資金淨買入6.34億元,而貴州茅台則慘遭失血8.18億元。

此外,據選股寶統計,週二A股50只回購概念股中,有39只收漲。回購概念指數漲1.99%,遠超滬指(+1.02%)和滬深300(+1.08%)的漲幅。

藍籌股回購動力何在?
當市場出現短期非理性下跌,股價普遍被低估時,通過實施股票回購計畫,可以提升每股價值,促進增量資金入市,有利於為股價穩定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成熟市場,回購一般以現金流充分的藍籌股為主。
對於A股藍籌股而言,是否會開展股票回購計畫,首現要看上市公司本身有沒有回購的動力。也即,上市公司自己是否認為股價已被低估。
統計截至10月30日已披露三季報,且市值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30只股票發現:
1.動態市盈率偏低的股票,大部分年內股價跌幅已得到明顯修復。
2.動態市盈率偏高的股票,多數股價年內仍有較大跌幅,且與年內高點時相比,跌幅更加顯著。
(附圖:部分藍籌白馬股動態市盈率與年內股價表現)

對於年內股價跌幅沒有修復,且動態市盈率依然偏高的公司而言。此時更應站出來,從公司長遠經營的角度來回答投資者,此時公司股價和估值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則應用最快速的行動,來穩住市場情緒,避免恐慌拋售進一步蔓延。
藍籌股具備回購本錢
在當下“回購”成熱門概念的環境下,並非所有的公司都有足夠的本錢來實施這個計畫。
對於處於成長期的中小公司而言,此時拿出一大筆錢來回購股票,將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發展,甚至反而會傷害到股東的利益。
在國外成熟市場,回購一般都發生在現金流充裕的藍籌公司。因為公司經營已進入穩定增長階段,此時也不需要大規模擴張。將錢用來回購股票,也可以避免出現資金收益率過低的情況。
梳理30家市值在千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公司資產負債表發現,除銀行股外,中國平安、貴州茅台、上汽集團、萬科A、海通證券等三季末賬面上均有超過1000億元的貨幣資金。
從另外一個角度,三季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上看,中國平安也有2865.53億元,貴州茅台有856.91億元、萬科A有1231.16億元。很顯然這些公司也都是有實力和能力進行股票回購的。
(附圖:部分藍籌股貨幣資金等數據)

對於這些有能力實施股票回購的藍籌股而言,此時僅中國平安站出來,宣佈擬開展相關計畫。這是否意味著,其他藍籌股對應的上市公司,對於目前公司股價表現,並不認為被低估,因此也沒有開展回購計畫的動力?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線索和反饋請發郵箱 am@wallstreetcn.com 。原付費產品“主編精選”已升級為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開通後即刻獲取金融市場體系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