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以史為鑒:六大指標發出信號 美股牛市可能真的到頭了
日期
2018-10-26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來源: 長江宏觀固收
 
2018-10-25 19:44
長江證券研究發現,歷次美股見頂均發生在美國經濟週期尾端、高利率環境中,導火索與美國企業端或居民端的槓桿負有關。目前,美國部分金融市場及宏觀經濟指標已接近、甚至超過歷次美股見頂時水平。應警惕股票回購下降引發美股回調風險。

本文來源於長江宏觀固收,原文標題《重磅深度 | 美股歷次“見頂”背景梳理》。

美股漲勁不足,領先指標預示美股前景不宜樂觀

2018年來,美股上漲動力不足,表現明顯差於過去2年

年初以來,美股已經歷3輪快速調整階段,分別在2月上旬、3月下旬和10月初至今。10月4日以來,美股高位回落、大幅下跌,標普500、道瓊斯和納斯達克指數跌幅分別達到9.2%、8.4%和11.4%,標普500指數更是創下今年5月以來收盤新低。受美股大跌拖累,法蘭克福DAX指數、巴黎CAC指數、日經225指數和恆生指數等全球主要股指紛紛下挫。回顧美股今年走勢,在2月上旬和3月下旬,美股也分別經歷了2次快速調整。

 

 

 

 

 

 

2018年以來,美股總體表現明顯差於過去2年。以標普500指數為例,2012年至2017年,標普500指數年均漲幅達13%;分年份來看,除了2015年受大宗商品暴跌拖累外(當年下跌1%),標普500指數在2017年、2016年、2014年、2013年和2012年,分別上漲了19%、10%、12%、26%和12%,表現十分優異。與上述年份相比,美股在2018年的上漲動力明顯不足。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標普500指數不漲反跌(跌幅0.7%),表現明顯差於過去2年。

 

 

 

 

 

 

回顧歷史,本輪美股牛市漲幅及上漲時間均已近峰值

本輪美股牛市上漲幅度(293%)及持續時間(115個月),均已接近歷史峰值(417%、118個月)。1974年以來,美股共經歷5輪牛市,每一輪牛市平均上漲225%、持續91個月;其中,漲幅最大和持續時間最長的牛市發生在1990年至2000年,標普500指數共上漲417%,牛市維持了118個月。本輪美股牛市自2009年3月開啟,截止到2018年10月,美股已上漲了293%,牛市持續時間達115個月。不管是漲幅還是持續時間,本輪美股牛市表現已接近歷史最佳。

 

 

 

 

 

 

 

 

 

2009年至今,與全球其他主要股指漲幅相比,美股表現遙遙領先。2009年以來,全球主要股指紛紛止跌反彈。數據顯示,2009年3月至今,全球主要股指平均漲幅達139%;發達經濟體股指中,日經225和法蘭克福DAX指數漲幅均在200%以上,新興經濟體股指中,聖保羅IBOVESPA和恆生指數漲幅也超過100%。雖然全球主要股市基本同步復甦,但美股的表現最為優異,接近300%的漲幅領跑全球。

 

 

 

 

 

 

美債及商品市場多個領先指標,預示美股前景不宜樂觀

美債期限利差加速收窄,預示美股前景不宜樂觀。美債期限利差(10Y-2Y)變化,能反映美國經濟週期不同階段。比如,美債期限利差降至100bp以下時,美國經濟景氣往往加速下滑;美債期限利差倒掛後,美國經濟多次陷入衰退。美股作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走勢也與美債期限利差的變化關聯密切。歷史經驗來看,美債利差倒掛時點一般領先或同步於美股見頂時點。目前,美債期限利差(10Y-2Y)已加速收窄至30bp左右,離倒掛一步之遙。從美債期限利差的變化來看,美股前景不宜樂觀。

 

 

 

 

 

 

油銅比自歷史低位大幅反彈,美股未來上漲空間或遇“天花板”。回溯歷史,美國經濟週期尾端,企業端景氣一般加速下滑,居民端景氣往往仍處高位。經驗顯示,由於油和銅分別對應居民端和企業端景氣表現,在美國經濟週期尾端,油銅比一般止跌反彈、大幅抬升,油銅比的見底反彈時點也領先或同步於美股見頂回落時點。目前,油銅比已自歷史低位大幅反彈,這或預示著美股未來上漲空間將遇“天花板”。(關於美國經濟週期不同階段企業端及居民端景氣表現的分析,請參考我們已發佈的專題報告《逃不開的經濟週期——五論繁榮的頂點》

 

 

 

 

 

 

歷次美股見頂產生於經濟週期尾端及高利率環境

歷史經驗顯示,歷次美股見頂均產生於美國經濟週期尾端,以及美聯儲加息週期啟動一段時間後的高利率環境中。美股見頂回落的導火索,往往與美國企業端或居民端槓桿負反饋有關。

歷次美股見頂,均產生於經濟週期尾端及高利率環境中

回溯歷史,美股見頂均發生在美國經濟週期尾端。作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在美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美股往往呈現快速上漲態勢;而隨著美國經濟增速回落,美股的上漲速度也一般開始放緩。歷史經驗來看,美股見頂時點均發生在美國經濟週期尾端。例如,1990年、2000年和2007年,隨著美國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經濟景氣領先指標)見頂回落、加速下滑,以及失業率降至當輪週期低點(就業市場充分就業),美股均見頂回落。

 

 

 

 

 

 

歷次美股見頂時點,一般產生於美國經濟滯脹和美聯儲加息週期啟動後的高利率環境中。美國經濟週期尾端,易產生滯脹宏觀環境。例如,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美國均是典型滯脹環境(景氣領先指標下滑、通脹大幅抬升)。伴隨通脹抬升和失業率低企,美聯儲均大幅提高基準利率水平。從經濟邏輯本身出發,上述結論也不難理解,一方面,經濟週期尾端的滯脹環境下,美國企業盈利加速下滑;另一方面,美聯儲持續加息打壓估值。盈利和估值雙重承壓,最終導致美股見頂回落。

 

 

 

 

 

 

美國地產泡沫的破滅,多次成為美股見頂回落的導火索

2007年美股見頂回落的導火索,是美國房價加速下跌、地產泡沫破滅。隨著美聯儲在2001年至2003年持續降息,美國居民受低利率環境的“鼓勵”開始大舉買房,逐步形成“房價漲—舉債買房—房價漲”的加槓桿路徑。極速飆升的房價最終嚴重侵蝕美國居民住房購買力,隨之而來的是美國新屋銷售增速自2005年下半年起加速下滑,房價也從2006年7月開始止漲轉跌。對於美股而言,房價下跌導致美國居民和企業財務狀況惡化,企業利潤大幅回落;同時,美聯儲為抑制房價和通脹上漲的大幅加息顯著抬高了利率水平,美股估值持續承壓。2007年,隨著美國地產泡沫破滅,美股見頂回落。

 

 

 

 

 

 

 

 

 

 

 

 

美國地產泡沫破滅,也曾導致美股在1990年見頂回落。與2007年類似,地產泡沫破滅也曾在1990年導致美股見頂回落。具體來看,上世紀70年代後,為實現“居者有其房”的目標,美國政府大力扶持儲貸協會,為居民發放住房抵押貸款。政府鼓勵和儲貸協會幫助下,美國居民大幅加槓桿購買房產,美國房價一路上漲。過快上漲的房價導致美國居民住房購買力開始下滑,隨之拖累新屋銷售和房價自1986年起由漲轉跌。房價下跌和美國儲貸協會壞賬率飆升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並將美國整個金融系統和經濟拖入泥沼。隨著地產泡沫破滅、經濟加速衰退,美股於1990年見頂回落。

 

 

 

 

 

 

 

 

 

 

 

 

美國企業端泡沫破滅,也多次導致美股見頂、加速回落

2000年美股見頂回落的導火索,是美國高科技企業盈利下滑、估值泡沫破滅。1990年後,美國興起互聯網浪潮,高科技企業估值大幅飆升,形成“估值升、股價漲—IPO、舉債投資,規模擴張—估值升、股價漲”的運營路徑。結果是,企業設備投資高速增長,美股估值不斷飆升。然而,企業投資不可能永遠增長,企業規模也不可能一直擴張。隨著美國經濟行至週期尾端,美國企業利潤開始加速下滑,設備投資隨之回落;企業規模擴張的放緩,以及美聯儲跟隨通脹上行大幅加息,顯著打壓美股估值。盈利和估值的雙重承壓,最終導致美股在2000年見頂回落、互聯網泡沫破滅。

 

 

 

 

 

 

 

 

 

 

 

 

1980年,美國企業槓桿崩盤、景氣驟降,導致美股加速見頂回落。1975年後,美國經濟逐步擺脫上一輪衰退影響,企業部門生產活力重新恢復,開始通過加槓桿實現規模擴張。然而,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打斷了美國企業的復甦進程。1978年至1980年,原油價格從15美元/桶快速上漲至40美元/桶。飆升的油價,一方面直接抬升了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逼迫美聯儲大幅加息以抑制通脹上漲,而這也導致企業的資金成本和還本付息壓力飆升。從1979年開始,美國企業盈利見頂回落、大幅下滑,企業破產數成倍增長。隨著企業端槓桿崩盤、景氣驟降,美股於1980年見頂回落。

 

 

 

 

 

 

 

 

 

 

 

 

本輪美國經濟已至週期尾端,警惕美股回調風險

隨著美國企業利潤增速見頂回落、減稅效應衰減後海外利潤回流放緩,以及美聯儲加息等壓制債券融資,警惕股票回購下降引發美股回調風險。

美國企業端景氣見頂回落,本輪經濟已行至週期尾端

本輪美國經濟已行至週期尾端。歷史經驗顯示,美國企業(非金融)利潤增速見頂回落,以及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和庫存指數的逐步下滑,均能反映美國經濟進入週期尾端。從最新數據來看,無論是美國企業利潤增速還是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均於2017年4季度見頂,製造業PMI庫存指數也從2018年開始逐步下滑,本輪美國經濟已行至週期尾端。(關於美國企業端景氣變化與經濟週期的相關性分析,請參考我們已發佈報告《美國景氣跟蹤框架構建——九論繁榮的頂點》

 

 

 

 

 

 

 

 

 

 

 

 

美國CPI中樞仍高出通脹目標,美聯儲立場依然鷹派,加息通道尚未關閉。美聯儲的政策目標是物價穩定和最大化就業。2018年以來,美國通脹中樞不斷抬升。最新數據顯示,美國9月CPI同比和核心CPI同比分別達到2.3%和2.2%,繼續高出美聯儲通脹目標2%。與此同時,隨著油價高企,以及通脹領先指標美國就業成本指數大幅上漲,美國通脹壓力不斷累積。為了達到物價穩定目標,美聯儲立場鷹派。根據9月最新公佈的利率點陣圖,美聯儲在2018年12月,以及2019年和2020年或將繼續加息。

 

 

 

 

 

 

美股市值佔GDP比重及PE等已近、甚至超歷史峰值

美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保證金債務佔GDP比重均已升至高位,接近、甚至超過歷史峰值。美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比重常被用來衡量美股“泡沫”,例如,總市值佔GDP比重過高代表股市增長速度遠超GDP,存在較大泡沫。回溯歷史,1999年、2006年,美股總市值佔GDP比重分別升至174%、141%,美股均隨後見頂回落。目前,美股總市值佔GDP比重已達166%,距歷史峰值“一步之遙”。美股保證金債務佔GDP比重也能反映美股泡沫,前者越高代表市場情緒越狂熱,而這一般是市場回調的開始。目前,美股保證金債務佔GDP比重升至2.9%,創下歷史新高。

 

 

 

 

 

 

美股估值Shiller PE已升至歷史次高水平,昂貴的“價格”蘊含了回調風險。與其他的估值工具相比,ShillerPE通過使用股價除以該指數10年平均歷史收益,來平滑經濟週期的影響,進而更精確地反映估值水平。歷史經驗顯示,美股Shiller PE 超過25倍時,一般代表股市進入非理性繁榮期,蘊含巨大的調整風險。目前,美股Shiller PE已達到33左右,為歷史次高水平,僅低於2000年科網泡沫時期峰值。

 

 

 

受美聯儲加息等影響,警惕回購下降引發美股回調風險

無論從經濟基本面還是估值角度,美股目前都明顯承壓。一方面,美國經濟已行至週期尾端,企業利潤增速見頂回落,美股EPS增速趨於逐步下滑;另一方面,美聯儲在通脹壓力下將繼續加息,高利率環境加速形成。對於美股而言,EPS增速的下滑,以及高利率環境對升至歷史次高水平的美股估值Shiller PE的壓制,均將壓縮美股的上漲空間。

 

 

 

 

 

 

從投資者行為角度來看,我們有必要研究下美股回購行為對本輪美股牛市的貢獻。本輪週期,美國企業部門持續加槓桿,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與之前不同的是,本輪美國企業舉債更多的是為了回購股票。例如,2008年以來,美國企業每年新增發了大量債券;同時,企業每年股份淨發行數為負、且股份減少規模遠超前幾輪週期。大規模回購股票背景下,2011年至2017年,股票回購貢獻了美股總漲幅中的33.1%,超出淨利潤貢獻率21.3%[1];股票回購規模較大的信息、金融和日常消費品等行業,漲幅也位居前列。對於美股而言,股票回購的變化,將通過影響EPS向淨利潤趨同的速度,最終影響美股走勢。

 

 

 

 

 

 

 

 

 

 

 

 

伴隨美聯儲持續加息,以及減稅效應衰減,警惕回購下降引發美股回調風險。美國企業回購股票的資金主要來自債券融資和海外利潤回流。對於美股回購中的債券融資而言,未來或趨下滑。參考歷史經驗,一方面,美聯儲持續加息將直接抬升融資成本,進而衝擊債券融資;另一方面,伴隨經濟景氣見頂回落,美國企業信用利差趨於加速走擴,進一步拖累債券融資下滑。美企海外利潤回流規模,受減稅影響較大。回溯歷史,美國在2005年對海外利潤減稅後,美企匯回的海外利潤在2005年達到峰值,隨後逐步下滑。考慮到減稅效應在2018年後趨於衰減,美企海外利潤回流規模或隨之下滑。綜合來看,警惕美企債券融資及海外利潤回流下滑導致美股回購下降,進而引發美股回調風險。

 

 

 

 

 

 

 

 

 

 

 

 

 

2018年以來,美股經歷3輪快速調整階段,總體表現遠不及過去2年。通過研究歷次美股見頂的宏微觀環境,以及結合本輪美股的上漲特徵,我們發現:

1)  歷次美股見頂均發生在美國經濟週期尾端、高利率環境中。歷史經驗顯示,美國經濟週期尾端,企業盈利增速加速下滑;同時,經過美聯儲一段時間加息後,利率水平明顯上行。盈利和估值雙雙承壓下,美股隨之見頂回落。

2)  歷次美股見頂回落導火索,往往與美國企業端或居民端的槓桿負反饋有關。例如,1990年和2007年,伴隨房價暴跌,美國居民端泡沫破滅、經濟陷入衰退,美股見頂回落;1980年和2000年,受企業端槓桿崩盤、景氣驟降拖累,美國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美股加速見頂回落。

3)  目前,美國部分金融市場及宏觀經濟指標已接近、甚至超過歷次美股見頂時水平。其中,美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保證金債務佔GDP比重分別高達166%、2.9%,ShillerPE也升至33左右,均接近、甚至超過歷次美股見頂時水平。同時,美國企業利潤增速已見頂回落、經濟行至週期尾端,美聯儲也表態將持續加息。

4)  警惕股票回購下降引發美股回調風險。本輪美股牛市,與美企通過舉債和匯回海外利潤等回購股票高度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7年,股票回購貢獻了美股總漲幅中的33.1%,超出淨利潤貢獻率21.3%。隨著減稅效應衰減後海外利潤回流放緩,以及美聯儲加息等打壓債券融資,警惕回購下降引發美股回調風險。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