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發於10月23日21:32分,現更新美股午盤前細節。
與全球貿易環境密切相關的工業巨頭3M與卡特彼勒業績令人失望,疊加沙特記者事件加深投資者擔憂,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低開。全球避險情緒捲土重來,美股開盤全線下挫,各類風險資產拋售潮再度來臨。
標普500指數低開41.81點,跌幅1.52%,報2714.07點,創7月3日以來盤中新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430.70點,跌幅1.70%,報2486.71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141.55點,跌幅1.90%,報7327.08點。
開盤50分鐘,美股全線跌逾2%。道指下跌逾500點,跌幅超過2%。標普500指數跌2.2%;納指下跌200點,跌幅超過2.7%,較8月29日收盤位跌去至少10%,再度進入技術性盤整區間(correction),隨後一小時,納指跌幅收窄至150點。
卡特彼勒一度跌超9%,3M股價跌7.6%,成為領跌的道指藍籌成分股;標普11個板塊中工業和科技股領跌。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跌2.1%,年內轉跌。截至週二,標普500指數已連跌五日,跌破10月初低位,三大指數本月都下跌了至少6%。

科技股跌幅繼續擴大。亞馬遜跌幅超過4%,微軟跌3.8%,奈飛跌3.5%,推特跌超3%。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Facebook均跌超2.4%;特斯拉漲幅縮窄至4.6%,此前一度漲超7%。半導體類股中,希捷科技跌超6%,英偉達和美光科技均跌超5%,博通、應用材料、台積電、德州儀器、AMD均跌超3%。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公佈了超好三季報的奈飛無法扭轉股價頹勢,10月以來累跌超14%。分析認為,投資者擔心熱門科技股估值過高,整體利率提升的大背景不利於高負債的成長股。
週一領跌美股大盤的金融板塊表現依舊不佳,銀行股跌幅尤其慘重。零售業務龍頭美國銀行(BOA)跌超3.5%,10月以來股價累跌超9%。投資者擔心住房抵押貸款等利率抬升會侵蝕消費貸款增速,更高的短期利率也代表美國銀行業將進入搶奪存款的大戰,進一步侵蝕利潤空間。
卡特彼勒和3M盤前發佈財報令人失望。3M盤初跌7.6%,三季度盈利和營收都遜於預期,並下調了2018全年的盈利目標。卡特彼勒跌約10%,創2017年9月以來盤中新低,料將創下2009年3月以來最差日內表現,已連跌五日;三季度財報顯示製造成本上升,主要由於更高的鋼鐵等材料和運輸成本;截至週一收盤,10月以來股價累跌了16%。

中概股盤初大跌。愛奇藝跌9.5%,微博盤初跌7.4%,拼多多和新浪跌超5%,陌陌跌4.6%,阿里巴巴跌近4%。
中概教育類股集體大跌。新東方(EDU)跌超15%;該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22.2%,不及市場預期;海亮教育(HLG)跌超11%,紅黃藍(RYB)跌超10%,好未來(TAL)跌超9%,博實樂教育(BEDU)、精銳教育(ONE)、流利說(LAIX)均跌超4%。
不過,特斯拉逆勢大漲超3%;知名做空機構香櫞(Citron Research)稱正在做多特斯拉。麥當勞(MCD)也逆市大漲6.4%,領漲道指,料將創下三年來最佳日內表現。
美國房屋建築商股也集體上漲。PulteGroup(PHM)上漲7%,托爾兄弟(TOL)上漲3.4%,Lennar(LEN)漲3.6%,D.R. Horton(DHI)上漲2.3%;此前PulteGroup發佈財報,三季度營收26億美元,符合市場預期;EPS 1.01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0.95美元;公司CEO稱,對復甦維持“積極觀點”。
風險資產方面,國際油價跌幅擴大至3美元或4.5%。美油WTI跌4.5%或跌3.18美元,較日高回落3.69美元,刷新9月以來新低至65.97美元/桶,並跌破66、67和68美元三道關口。
布倫特原油期貨跌4.3%或跌3.4美元,暫報76.44美元/桶,日內最低為76.19美元/桶,逼近76美元大關,較日高回落近4美元,亞太盤初一度漲至80.09美元/桶。今日布油跌破了77、78美元兩道關口,也是自8月以來首次跌破50日均線關鍵位。
沙特記者失蹤案持續發酵,土耳其總統言論過後油價開啟下挫模式。週二沙特能源部長和沙特阿美CEO都表示,可能“三個月內”增產至1200萬桶/日,大幅高於週一表態的增產至1100萬桶/日,令油價雪上加霜。

隨著油價大跌,能源板塊集體重挫。午盤時,能源板塊領跌標普500指數11大板塊,跌幅達3.8%。EOG能源(EOG)和康菲石油(COP)跌4.7%,雪佛龍(CVX)及切薩皮克能源(CHK)跌超4%,在美上市中石油(PTR)、中石化(SNP)和斯倫貝謝(SLB)跌3.8%,埃克森美孚(XOM)跌2.8%
美股盤前,美股期貨全線下行。納指期貨跌1.7%,標普500指數期貨跌1.4%,道指期貨跌1.5%。美股盤初,MSCI ACWI全球指數跌至2017年9月以來新低,歐洲和亞洲股指週二普跌。
受意政府堅持高赤字預算案影響,仍在交易時段的歐股持續下跌,英德法等多個主要股指跌超1%。英國富時100指數跌幅擴大至1.1%,觸及3月份來最低水平;歐洲Stoxx科技股指數跌幅擴大至4%,Stoxx 600指數跌至2016年12月以來最低。

市場開啟瘋狂避險模式
市場開啟瘋狂避險模式,資金逃往避險資產。
美債受到追捧,各期限收益率普遍下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跌7.4個基點,跌至3.120%,創10月3日以來新低。

金價漲至三個月最高;鈀金漲超2%,觸及紀錄最高,主要由於美國與鈀金頂級生產國俄羅斯的關係緊張。現貨黃金日內最高漲1.3%,觸及1239.84美元/盎司的7月17日以來新高。COMEX黃金期貨漲1.3%,交投接近1240美元關口。向上動能強勁,抵消了歐盤時段美元指數的上漲勢頭;黃金自10月11日以來一直維持在1200美元/盎司上方。

作為避險貨幣的日元和瑞郎均上漲。美元兌日元日內下跌近0.7%,跌破112關口。美元指數進入美股時段重新跌破96關口,歐盤時段觸及96.17的兩個月高位。

亞洲股市紛紛大跌
在稍早的亞盤時段,亞洲股市紛紛大跌。
A股未能延續昨日漲勢,再現“戲劇化”漲跌。在昨日上證單天暴漲逾百點後,今日A股三大股指全線跌超2%,滬指再度失守2600點。白酒股全線重挫,酒王貴州茅台暴跌超7%。券商板塊依然領漲,但一改昨日全線暴漲的雄風,今日走勢明顯偏弱。
華爾街見聞在會員專享文章《A股療效只有一天?歷史告訴你大波動還在後面》中提到,政策刺激之下,市場在過度亢奮後,會有強烈的“不應期”,這與人類的機能相似,從而造成“暴漲暴跌”的大幅波動態勢。結合週一晚間的相關配套政策實施與落地,中期而言相對應的板塊依然具有較強的波動屬性。在整體業績沒有阿爾法的情況下,屬於貝塔板塊的機會更明確,這也造成了未來一段時間大漲大跌的趨勢會加強。
其他亞洲主要股指方面,韓國首爾綜指收跌2.8%,觸及2017年3月以來最低;日經225指數收跌2.7%;香港恆生指數收跌3.1%,騰訊控股收跌4.6%;台股加權平均指數收跌2%;MSCI明晟亞太地區(除日本)指數跌2.1%。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即刻獲取金融市場體系化服務。*